台北市再也找不到一家自己做皮鞋的店了,似乎傳統的行業就一個一個地消失,這是我一直很在意的一件事。
當年如法國國旗紅藍白三色的霓虹燈好像也減少許多,代表著傳統理髮店也一間一間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消失。
台北市早年的理髮店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來自上海所謂海派的理髮店曾經是諸多名人經常出入的場所,如紅玫瑰,如滬江,這些上海理髮師們大多來自江北,因家鄉窮而到上海學藝,而後跟著政府來台,這些來台的年輕師傅隨著歲月逐漸凋零。
以「滬」字為店名的理髮店在東區有幾家,其中有一家在復興南路上,店內還保持早年模樣,室內光線明亮,師傅們穿著白袍,有個白瓷磚的洗頭水檯。
有時到這兒理髮和老師傅們聊聊過去的風光歲月。店中有三位老師傅,最年輕的已60多歲,而最年長的竟然已經80歲了。早已兒孫滿堂的老師傅們,修臉時拿著刮髮的手鎮定而不發抖,俐落的身手代表身體尚如年輕人一樣靈活,他的養身有道令人佩服。
躺在椅子上,由一位可以當我父執輩的長者為我服務,有些過意不去,但看他專注於工作的眼神,與其說他在為賺錢養家,還不如說他是在享受那超過一甲子工作的樂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