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九日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發表2006年十大申訴案件排行榜,全年共有8635件申訴案,其中以購屋糾紛逾千件居首,其次則是「電信、通訊、網路」類和銀行業務類。而消基會去年也為消費者爭取回來新台幣6827萬餘元。 消基會統計,去年全國8635件申訴案中,排名前五大為購屋類1142件、電信、通訊、網路類的876件、銀行業務類的848件、壽險類的700件、汽車類的497件。第六名到第十名分別是美容、休閒、書報文具、一般食品、補教業等。
以購屋申訴類型分析,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指出,其中以施工品質不良(房屋瑕疵或建材不符)最多,次為經由仲介購屋而產生的糾紛,第三則是定型化契約簽約不成請求退訂,或是消費者未獲審閱期審閱。
消基會副董事長謝天仁舉例,購屋時頂樓加蓋部份,市場行情多為原價的三分之一,但消費者往往付了錢,住不了兩天頂樓違建被拆,消費者向原雇主求償不成反向消基會申訴,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頂樓前應特別注意加蓋部份屬於違建,隨時可能被檢舉而遭拆除。
電信類從2001年度開始,連續蟬聯消費者申訴排行榜的第一名,2005年開始下滑為第三名,2006年又攀升為第二名。申訴類型以「收費不合理」為主要的申訴原因,其次為產品瑕疵、網路遊戲服務品質不佳,這些都是消費者所無法認同的現象。
程仁宏舉例,曾有消費者將新買手機送修,沒多久警察找上門,認為消費者有侵佔偷竊之嫌,經查證發現,原來是維修時更換了遭竊手機的主機板,因此購買手機時一定要保留原發票或收據,同時送修前先按「*#06# 」抄下手機序號,維修完畢再按一次確認序號是否相同。
銀行業務類則以變相加價、收費不合理、年費爭議最多,其次則為利息計算不合理、任意調高利率;再者則是對辦理手續質疑(如退卡後遭盜領;電匯等)。
程仁宏說,多數的卡債問題多源自於銀行,推出「以卡辦卡」、「以名片辦卡」等不當推銷,且核卡程序鬆散、發卡浮濫,終造成卡債問題日益嚴重。
甚至還有消費者還不出車貸,遭銀行委外討債集團,動輒以暴力相向,日前台中就發生一起聯邦銀行的車貸消費者遭暴力討債份子當街毆打的畫面,震驚全國。謝天仁說,車貸未還,銀行要先通知,拖走車子之前還要預留十天消費者還款期,並非動輒暴力討債。
另就汽車申訴案件分析,則以新車屢修不復、保固期內瑕疵不斷案例最多,其次為退訂糾紛;再者是配備不符、配備品質不良等問題。汽車電子化的腳步加快後,車內各式新穎的電子設備不斷增加,卻也開始成為問題的根源,值得消費者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