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端正學習心態,糾正壞習慣

一位國小老師給家長的信
國小教師/ 李老師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編者按: 此文是一位國小老師在期末考後寫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文中足見作者對教學以及對待學生品格上的用心與重視度,對家長在子女學業上的進步與品德方面的教養將很有助益,很值得家長細細品量之。〉

各位家長大家好,擔任貴子弟的導師已一年半,個人有一些觀念希望與各位溝通,希望能在未來半年內對貴子弟的教育有更正面的影響。

首先提到關於此次的期末考各位子弟的表現,相信各位都已知道成續,姑且不論各位對貴子弟的成績是否在乎或滿意,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小學教育的測驗往往不能測出一個學生是否聰明,但絕對可以反映出這個學生的學習心態。

就拿這次的數學考題來說,轉彎雖然相當多,但仍有相當多的基本題,很多學生卻還是沒做對。例如第五大題第一題是讓學生算長方形面積和周長,這題是課本的核心主題,圖形也沒有任何變形,竟然也有近十人無法作答。第六大題第三題已經在平時考及課堂上講了超過兩次,同樣的類型再出現,還是有一半的人無法作答。第六大題的第八題計算日期,竟有人回答1月36日。這麼基本的題目無法答對,您還認為是粗心嗎?

再拿社會考題來說,平時學生都有做社會作業簿,但做過的題目再出現,還是再次答錯,可見平常的練習都是白做。這次的題目我認為最多導致平均下修15分,如果你的孩子的數學成績比上次退步超過15分,那麼他的學習態度就已經不及格。

為什麼我認為孩子的成績低落和學習心態有關聯,因為小學的課業不是為資優生準備的教育,換言之資質平庸的人也能做得很好,只要你肯做。但是我發現現在要求學生盡力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許多懶散的孩子總是有說不完的藉口來為他們的不負責任作解釋,父母(或師長)一再聽信他們的藉口並相信他們是情有可原的,但在這樣的姑息下,小孩子找藉口的能力變得很強,因為他們有很多次找藉口的經驗;而他們的努力只持續到找到藉口時,小孩子下定決心要找一個不會被處罰的藉口,但並沒有下定決心要改掉他的壞習慣。

有的家長認為對小孩子不用這麼嚴,但一個學期有二三十次沒帶學用品,或二三十次沒交作業,您認為這樣的孩子是不小心的或其實他的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每個階段都有應該要學會的事,高中再來學國中該學會的事,國中再來學國小就該學會的事,您不會覺得太遲了嗎?小學四年級至少也要學會對自己的課業負責吧。

曾經有個學生因為不會吹笛子,回家也懶得練,所以每次音樂課都故意不帶笛子,這樣老師就沒辦法叫他吹笛子,這就是我們班的學生,如果您是老師,您覺得如何?難道你指望他國中後會痛改前非嗎?那為什麼不現在把他教好?每個月我都把您的子弟在校的違規次數做成統計表,您看到您的孩子經常沒帶東西,您大概從來沒想過他是故意的吧?我可以接受學生偶爾犯錯,但我沒辦法接受習慣犯錯或故意犯錯。

基本上,如果您的孩子違規次數異常的多,而您看完卻沒什麼反應的話,那我認為您跟你的孩子一樣不負責任,他會這樣也並不意外。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您的孩子現在沒做的事,將來都會成為某種程度的負擔回應在他自己身上,同樣的,父母現在沒做的事將來也會成為某種程度的負擔回到自己身上。

再談到班上學生的生活常規及品行,這一年來發生了許多讓我下巴掉下來的事。諸如︰懶得寫功課,所以把同組同學的作業拿去廁所丟掉,每個人的都丟掉,就不會被老師發現自己沒交。又有人沒寫功課很怕被罵,但從來不把這個會被責備的因素改掉,卻決定在老師發現前偷抄別人的。還有上課愛插嘴,任意打斷老師的話,只為了發表自己的高見,平常卻處在恍神狀態。在路上看到同學在嬉笑,連別人在說什麼都不知道,就以為別人在取笑他而揍人。再加上目無尊長,隨意頂撞,而且還顛倒是非。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著實讓我不得不重新定位現在的學生,但我認為這只是開始,將來的社會會趨向於極少數人有問題,但問題都很大!

因為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問題不只來自於學生自身的品行,而在於他整個生長的環境及社會風氣的敗壞。光靠學校教育實在很難扭轉,如果要徹底改善學生的行為,一定要家庭和學校一起配合。

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品德教育及學習態度,現在專家提倡適性化的教學,但其中很多人把它誤解為「無為」的教學,這是很危險的。所謂適性化的教學是根據他的興趣與能力,找尋能引出他的能力的教育方式,這仍然是有目標的,而且是有計畫的。「無為」的教育方式看起來很像「適性」,但其實是「隨性」,沒有特別要遵守的規定,沒有特別要達到的能力,只是可以隨便亂講話,而且講的話還不一定要有意義。很遺憾在我們的社會目前這是主流。

最後還是希望家長能夠配合以下幾點︰
1.學用品一定要督促貴子弟記得帶,他讀了這麼久不可能不知道要帶什麼,除非他不想帶。
2.教孩子負責任,少讓他找藉口,除非您要他以後都用藉口來逃避問題。
3.考試成績代表學習態度,不用100但不能太爛,除非你確定他真的沒有開竅。
4.不要只帶小孩去玩或買禮物送他,好好管教對他將來更有用。

最後祝您闔府平安及新年快樂 李老師2007/1/12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師出了一道奇怪的作業:列出所有你討厭的人。不過,沒人知道下一步是什麼。然後,老師請學生帶蕃茄來上課,並且在蕃茄上面寫下那些討厭的人名。
  • 孩子們懼怕老師是極為常見的事情,尤其在新學期伊始。這種事情也會發生在長週末或寒假結束後返校時。家長們既要教會孩子對陌生人保持適當的警惕,還要讓孩子輕鬆地面對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這對我們來說還真有些難度。不像稍大點兒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達到能區分事物的程度,也無法憑直覺感知危機,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經年纍積才能達到的。
  •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何孔子要提倡「無訟」,而古時地方官政績良好者,為何以「民間無訟」來讚美其德政。等到年齡漸長,更尤其是當了老師,耳聞也親歷一些訴訟事件,才曉得許多投訴原本都是意氣之爭,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開學之際,我知道許多家長正考慮去見孩子的老師。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例如,自我介紹、向老師提供更多關於自己孩子的信息、關心學校如何開學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在這裡我想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兒,疑因遭受班上同學言語及關係霸凌,致使母親憤而向4位同學提告,導致班級掀起「集體轉學」。最後全班願意和這個孩子同班的僅剩一人,母親也只能讓孩子轉學了事。這個事件,由於家長不滿校方與教育局輔導不當,甚至上訴到監察院,經媒體報導後,立時引起輿論紛紛。
  • (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俄文老師薩利提出了一些家長與老師面談時的竅門,教我們如何從家長會上獲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學校全面發展的方式。
  • 教育是百年大計,孩子是社會國家未來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貴人,老師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應該輕言放棄這上天賦予的神聖使命。
  • 聊天時,有一位老師略帶抱怨的對我說:「每一次,只要我們班的哪個同學出問題,我把家長約來學校商談以後,下一次的班親會就再也看不到這個家長。」她認為,因為孩子的作為讓父母感覺失盡顏面,為了不想面對這種不愉快的狀況,家長就選擇「淡化與脫離」。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親子或是親師之間的關係與成長,完全沒有加分效果。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資深老師勸誡我們這些菜鳥老師:「不要隨便把自己家裡的電話告訴家長。我給學生的手機都是另外辦一個門號,也從來不讓學生知道我住的地方。」這位老師的忠告並非出於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 這個月,我受邀到國姓國小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家園溝通」,一開始我先詢問在場的所有園所長及老師,現在的園所經營比起十年前是更複雜還是更單純,老師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更複雜」,我再問:「若想像未來的十年來跟現在比較,未來的園所經營跟現在比較會更複雜還是更單純?」老師們又說「更更複雜」。 我接著問:「為什麼?」有園長就說,從前的幼稚園的主要業務是幼兒托育,現在是幼兒教育,過去是多子化,現在是少子化,父母更將孩子當成寶貝。因此,一旦孩子在園內受到傷害,不是上法院,就是上媒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