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很好奇,像我這樣的公眾人物,怎會在退休後隱居山上,而且是遠離台北。
問自己到底要什麼?
每次上電視加入政治口水戰,別人怎麼看我我不管,連我自己都不欣賞自己的角色,遑論其他?
我一定要下台,一定要解放自己。一年兩百多場的演講、教書本業、寫作、上媒體,終日忙得喘不過氣來。但藉著演講機會全省走透透。
中國、美國去了不下十多次了,卻找不到我想落腳的地方,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稍留。
回過頭來看這個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海島,雖然我的河洛語不輪轉,客家語一句不會,遑論原住民話。放眼全球,對我而言,還有比它更熟悉的地方嗎?
何況我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都投注在這塊土地上,如今是該我享受自己耕耘成果的時候了。
想過田園生活問題多
台北縣有三座核能電廠,並且東北季風太大,非宜人之居。宜蘭多雨,台東、花蓮多地震,桃園、新竹工業區太多,台中以南天氣太熱、水質不好,再加上九二一地震,餘悸猶在,最後跟李元簇前副總統做了鄰居,現在才明白他為何選苗栗卜居了。
當初只想做陶淵明,從未想過這可是個極其奢侈的夢,近五來來,心力交瘁,鄉下居大不易。
這年頭想過田園生活的人還不少,大家都太天真了,鄉下的土地仲介個個是舌燦蓮花,弄個歐美式的木屋別墅,建在峭壁上,外面加上寬敞的露台,坐在露台上,手中一杯咖啡或香茗,望著四面青山綠野,好不愜意。心想:白天看山看藍天,晚上星斗滿天,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哇塞!幸福透了。
很多人便在美景當前的誘惑上,很衝動地買了,還委託仲介業者代辦建木屋別墅。等屋子建好了,所有的問題都接踵而來。
首先是農發條例規定興建農舍,土地面積不得少於0.25公頃(756坪),而且是農牧用地。林業用地不能蓋,我們這些都市人哪懂土地地目有這麼多,什麼山坡保育地、農牧用地、林業用地等,只管地點好不好,風景美不美。
能不能蓋房子除了看地目,還要看坡度,三十度以上不能蓋,仲介業者往往偷偷將地剷平,來個先斬後奏,就看縣政府主管單位認不認這個賬,結果受害的是我們這些都市來的土包子。
買了地還不能先蓋,土地過戶與設籍都得滿兩年才能蓋,蓋之前還要申請簡易水土保持、農業使用證明等繁瑣的手續。
除台北市的行政效率好外,其他縣市,特別是鄉鎮公所的公務人員(我贊成廢掉鄉鎮公所)全是懶惰怕事,絕不好好為民服務,只會窮找當事人麻煩。我這樣說有一竿子打翻全船之人之嫌。但有心為鄉里服務的人少,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多。
由於鄉下地方大家都沾親帶故,因此這些公務人員不敢拿本地人開刀,專找外人開刀。鄉長無視於自己和他的鄉親濫墾濫建,不斷派人來告發我們這些外鄉人。
山居毛賊特多,如今不景氣,很多人週一到週五上班,週休二日才過來住,平日唱空城計的結果,什麼東西都給搬空,連舊的冷氣機、厠所擺的衛生紙也搬走。有些屋主只好在門外貼大字報,哀求小偷大人高抬貴手,因為已家徒四壁了。(這四個字不是形容詞)
搞得大家什麼東西也不敢放,從外面看屋子美侖美奐,裡面是家徒四壁,如何能住得舒服?熱水器掛外面都會被偷,為了防小偷,生活的便利性全顧不了。
很多人問我是常住鄉下,還是偶來小住。
我是常住的人,若不是常住,早給小偷光顧不知多少次了。
有幸遇得好鄰居
其實鄉居十分寂寞,沒有幾分定力是住不下去的,最近的鄰居都在五百公尺外,雞犬相聞,卻看不到對方,甚至是老死不相往來。有些人不敢獨居,便十幾戶組成一個社區,每家佔地約千坪。
我不喜歡與人住得太近,若要與人挨家挨戶,又何必住鄉下呢?
但很少人像我這樣離群索居。
忙完農事,獨自坐在陽台上,看著夕陽西下,想起「宿鳥歸飛疾」、「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句,果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晚上在燈下閱讀宗教書籍。我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年輕時是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以後對老莊有興趣,晚年探究佛經及其他宗教經典。
如果不是碰見好鄰居,我大約會做逃兵,逃回紅塵中,因為鄉居大不易。
我的好鄰居是陳氏夫婦,先生曾是職業軍人,一腔熱血報國,誰知軍隊中會升官的多是逢迎拍馬之輩,他生性耿介,如何不被打壓。眼見將官升不成,又是別人眼中釘,背上芒刺,不走人還待何時?便退伍了。
退伍後,由於性本愛丘壑,跟太太約定到鄉下住。夫婦兩人吃了不少虧才摸索出如何住下來。我們認識後,他們伸出援手,幫我解決不少鄉居問題。陳先生也教給我認識各種植物,帶著工人幫我種樹,到中港溪撿石頭堆砌成花圃,以免土石流失,水管破裂還幫我檢修。
陳太太幫我解決交通問題,三不五時載我到市區買菜和日用品,送我到火車站搭車上台北。從台北回來,到車站接我。
有一次,他們來接我,剛好我膝蓋扭傷,十分疼痛,看到他們像見到親人一樣感動。
我一生從未遇過可「靠」之人,全是別人「靠」我,如今老了,沒那個精力再讓人「靠」,沒興趣當救世主,但也不想靠別人,給人添麻煩,問題是我即便想靠人,大約也找不到可「靠」之人。不意晚年碰見如此好的鄰居,真是「遠親不如近鄰」。他們不只是我的近鄰,更像我的親人。
有福分再來試試
很多人問我鄉居生活好嗎?我很難回答,我不勸人效法我,除非你跟我有一樣的福分,能認識像陳氏夫婦這樣十項全能的人,而且大家臭味相投,否則鄉居的樂趣還沒體驗到,反成了自找罪受。
想看青山綠水何必大費周章買鄉下的地建屋,橫豎也不能天天與青山綠水為伍,倒不如閒來沒事,找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住上一、兩天,洗滌凡塵,休養生息,再回紅塵去奮鬥,這才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沒有好鄰居,鄉居的寂寞是難以排遣的。
這是我鄉居四年的深刻感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