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縣政府營造雙語化生活環境,大廳入口處掛上最新版本的中英文各局室平面圖指示,未料還未通過驗收就錯誤連連,把縣選舉委員會標成了選舉委「援」會,英文則是「Central Election Commission」,變成了「中央選舉委員會」,縣府昨天校對後,已請包商更正。
選舉委「援」會到底是那個單位?這兩天不少民眾到縣府洽公,看到入口大廳最新的平面圖標示明顯錯字,搞得一頭霧水,又覺得好笑。
行政室主任戴清坤說明,原本的各局室標示圖較簡單,由於不少局室已更改位置,配合縣府推動的營造雙語化生活活動,因此重新製作橫式標示牌,新、舊大樓的各辦公室都標上中、英文。
戴清坤表示,包商完成後上週日就先掛起來,沒想到還沒驗收就出現好幾處錯誤,包括選委會變成「選舉委援會」,發包中心則未標上英文名稱,秘書辦公室英文只有「Secretary」,正確應為「Secretaries’Office」。
此外,部分英譯名也不夠精確,戴清坤說,已與行政院研考會聯繫,校對出全國通用的用法,總共有17處修正,如把心理諮商室從「Analysis Office」改成「Counseling Room」,「選舉委援會」也更正為台東縣選舉委員會、「Taitung County Election Commission」。
雙語文化
黄明堂
台東縣政府推行標示雙語化,這樣就能拓展國際觀?更務實的作法應是善用在台東生活的老外人力資源,促進多語文化交流。
縣政府製作雙語標示,結果鬧出中英雙語笑話,這是無心之過,讓人更為笑話的是,政府推行雙語化生活環境,似乎只著重於文字標示,包括路名、地名及機關名增列英語。
標示雙語化不是沒有功能,它能指引老外,也能讓民眾多認識幾個單字,不過,這樣的雙語化層次太低,太呆板,產生不了異國文化的相互激盪,語言根本無法活用。
台東縣雖然不是國際化的都市,其實也有為數不少的外籍人士在這裡生活,他們有的是住了數十年的傳教士、醫護人員,早已成為台灣後山的一份子;也有過客型的外籍教師、藝文創作者,當然還有很多外籍新娘。
這麼多外籍人士與台東人共處,他們很認真在吸取台東的文化,讓自己變成雙聲帶,甚至英語、國語、台語三聲帶,但在地人反而受制語言隔閡,難以從他們身上吸收異國文化,未能就近吸取國際觀。
在地老外可以視為珍貴的雙語文化人力資源,政府部門如果懂得利用,透過各種形式活動的舉辦,營造老外與在地人經常接觸的環境,不同文化產生激盪交流,這比到處貼雙語標示來得實際有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