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樂鳳鳴和《同仁堂藥目》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我國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醫藥方面的商業活動。其後,民間醫藥代有發展。至明清時,中藥店已遍及全國城鄉,為人民保健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設在京城正陽門外大柵欄路南的北京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創立於康熙8年(1669),創始人樂鳳鳴,字顯揚,別號尊育,原籍浙江寧波。畢生精研醫藥,其先世以鈴醫為業,兼營醫藥小鋪,世代相傳,稱樂家老鋪。雍正元年(1723)前後,同仁堂藥事受到朝廷重視,任樂鳳鳴為清太醫院吏目,服務內府藥事。還規定,凡太醫院禦藥房用藥,均由同仁堂代制,並享受預領宮銀、調製藥價的特權。據傳,每年祁州藥市開市時,首先讓同仁堂挑選,然後方可開市買賣。北京同仁堂服務清廷188年,經歷八代皇帝,堪稱清代的老字型大小藥店。
  
同仁堂所制中成藥,除樂氏家傳秘方及少數民間驗方外,尚有清宮秘方。其選料十分講究,嚴格遵循祖訓:“炮製雖煩,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所制藥品質量優良,療效顯著。其中牛黃清心丸、再造丸、大活絡丹、蘇合香丸、紫雪丹、安宮牛黃丸、局方至寶丹、參榮衛生丸、女金丹、藥酒等十大名藥,譽滿中外,經世不衰。光緒33年(1907年)前後,樂氏族人又在上海、天津、漢口、長春、西安、長沙、福州等地開設分店34個,但其店名不以同仁堂稱,只在店名前冠以“樂家老鋪”四字。
  
康熙丙戌(1706年)樂鳳鳴為了方便病人選方用藥,用五年多時間,將其生產的中成藥整理歸納,分門別類,彙編成《同仁堂藥目》一書。書中收錄常用中成藥487種。按效用分風疾、傷寒、暑濕、燥火、補益、脾胃、瀉痢、眼目、婦科、痰嗽、氣滯、瘍科、小兒、咽喉、口齒等15門,並存錄咸豐3年“中城察院告示”和同治八年“中城察院五城告示”。記錄清咸豐3年,有人冒充同仁堂名號製造假藥騙人。樂鳳鳴將此事上告官府:“有無恥之徒,偷刻本堂門票,製造假藥,勾串客店、會館。謬稱其藥自本堂盜出,自甘認賊,減價騙人。歷年來,遠近受其害者,不知多少。病人受其耽誤者,更不知多少。損人利已,大傷本堂修合濟世之心……。”都察院受理此案後,立即展開調查。不久,人贓俱獲,將案犯“枷號示眾”,並張貼告示:“查該犯等冒充字型大小,售賣假藥,誤人病症,性命攸關。且屢經犯案,怙惡不悛,處以枷號示眾。如再有知法故縱,仍蹈前輒,經該鋪訪知或別經發覺,許該鋪扭稟送院。本院定將該犯加重治罪,決不寬容。勿違特示。”同治8年,又有人在梅竹斜巷開設同人堂藥鋪,冒名影射,以假亂真,私刻同仁堂門票,制售假藥。同仁堂將其店主告上府衙。主管衙門及時處理此案,並出告示,張貼五城。“……似此影射冒充字型大小,亟應嚴行禁止。倘若前項私合偽藥假冒該商號票,以及有意混亂該商字型大小各情,立即嚴拿懲辦,決不寬恕。勿違特示。”
  
《同仁堂藥目》,除了彙編諸門應症丸散膏丹諸藥,還記錄保存了清代官府有關懲辦製造假藥騙人的珍貴醫藥史料,是一部有一定文史價值的書籍。
  唐朝前期的名臣張說,洛陽人,武則天時應試,被選為太子校書,至玄宗時,升為中書令,封燕國公。他是政治家,又是文學家。張燕公曾寫一奇文,名曰《錢本草》,把錢與本草相比擬,既為“本草”,自然就要說明其獨特的性味、功能,何時採摘,毒性如何,怎樣服用才為合理等。文章內容新奇,對偶、排比句勢整齊,讀後令人耳目一新。
  
原文曰:“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汙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已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本短文一百八十七字,含有褒貶,把錢的利弊描寫得淋漓盡致。“錢,味甘,大熱,有毒。”寥寥數字,簡潔而形象地概括了錢的本質,接著作者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錢的二重作用:用之得當,利國利人,否則危害社會與個人。那麼該如何看待與處理金錢呢?張燕公提出以“七術”來加以調理規範。說到大的方面,金錢要有積有散,要流通,經濟才能繁榮,此用“道”也。那麼個人該如何積財呢?要講禮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絕不做非分之想;有了積財,不做錢財的奴隸,在思想生活上也不放縱自己,則“久而服之,令人長壽”。
  
這篇短文《錢本草》,構思精巧,比喻精當,語句精煉,細細品味,確為一篇難得之警世奇文也。文章來源華夏中醫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