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排列五-足球竞彩分析-双色球历史开奖结果

大綁架(1):科技對幾項智能造成的衝擊

丹尼爾‧阿考夫、羅伯‧瑞賀 譯/ 黃碧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8日訊】

無疑的,科技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某些智能。舉例來說,很多人憂心,時下年輕人連簡單的運算都不會,因為他們只按計算機或電腦就能輕易算術。但是二○○三年全美教育成績鑑定的研究顯示,孩子算術能力其實進步;一九九二年只有一八%的四年級學生精通數學,但是二○○三年,這個比例增至三二%。這也就是說,科技其實對數學成績的提升有著正面貢獻。

在此同時,科技的誤用和濫用卻也顯而易見,並且很可能以令人憂心的方式,限制小孩的智能發展。接下來,我們要仔細檢視科技對迦納提及的幾項智能如何造成衝擊:

● 語言文字智能。看電視其實是相當有害的被動活動,當孩子接收的口語和視覺內容,都由外在的媒體提供時,孩子本身自然沒必要、也沒空間留給內在的想像力。相較之下,閱讀就需要動用一些「想像的肌肉」,因為小孩必須將他所閱讀的內容運用想像力視覺化。整體而言,現今小孩參與被動的、以科技為主的活動日益增加,而閱讀活動卻日益減少。這種轉變的後果令人憂心,這將使得孩子對正在經歷的事情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 身體律動智能。孩子小肌肉的活動技能,藉敲電腦鍵盤或打電玩這類活動大為增加;但要促進身體律動智能,其實需要更多自由遊玩和戶外遊戲,但有益智能發展的活動似乎都在減少,更甭提運動的時間了。

● 社會人際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反映出一個人和他人互動的能力。青少年和螢幕為伍的時間愈多,社交互動的時間也就越少。家庭的晚餐時光,從以往全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彼此溝通,演變成分散到各處,和電視、電腦、電玩共餐。人際智能唯有透過練習才能增進,雖然現在的青少年,花了大半時間經由電話、簡訊和聊天室與人互動,但這類互動不可能取代面對面的互動品質。

● 個人內省智能。這牽涉到一個人如何有智慧地看待自己。這種智能經由社會人際互動和獨處時的自我省思而來。現今科技消磨我們多數的空間時間,以致少有時間留給一些極為重要的活動:省視自己、檢視自己的想法,或自我反省。這種自省時間是小孩內省智能發展的關鍵,同時對創造力、想像力和解決問題技能的發展也很重要。

● 自然觀察智能。這種智能展現小孩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與愛好程度。儘管電視也傳遞了豐富的自然資訊,例如自然界的地理、人文和動物奇觀,仍然比不上直接到大自然體驗,例如健行、露營、滑雪、釣魚或海濱漫遊。當小孩花了過多時間待在室內和科技共處,在戶外遊玩的時間就相對減少,對大自然也就更為生疏。

透過監督尋求均衡之道

總而言之,從玩具到科技的各種中性商品,雖然切實、有用,並且增進生活便利,卻潛藏禍害。家長和老師必須步步為營,隨時以有效方式引導小孩,確保他們和這些商品和互動時,產生的是最健康的結果,並且在科技和非科技的活動之間找出平衡之道。

可行的做法包括:限制花在電腦螢幕前的時間、關掉機器、堅持從事室內或戶外的自由遊戲、鼓勵和音樂藝術有關的休閒活動和社交互動、策劃露營旅行,讓小孩更親近大自然、要求晚餐必須全家共享、在子女很小的時候就讀故事給他們聽,並且鼓勵他們自行閱讀。藉由限制小孩沈迷科技的時間,從而鼓勵他們參與更廣泛的活動,拓展生活經驗和智能。

摘自: 天下雜誌出版《大綁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悲傷情緒反應,並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鄭板橋在五十二歲時有了一個兒子,叫鄭麟。老來得子,他自然十分喜歡,對孩子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視,不但注重文化素養,更重視人品道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