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顯明/玉里報導〕花蓮縣今年玉溪米比賽被質疑有弊端,玉里鎮20多名農民連署,指第1輪即遭淘汰的農民卻能繼續參加後2輪評比,甚至還獲得冠軍,且稻穀取樣違反公開原則及可能出現掉包情事,要求重新檢驗評比。惟這項要求被拒絕,玉溪農會強調,比賽都是在公平、公開下進行。
冠軍被指首輪即淘汰
玉溪米比賽,從今年6月田間檢驗開始,經過3階段評比,至本月10日公布成績,由農民楊文雄奪冠,將代表玉溪米參加9月的全國比賽。然而,比賽成績公布後,質疑比賽內情不單純的農民開始連署抗議。
連署農民昨天聚集玉溪地區農會大禹倉庫,曾得過全國稻米比賽第2名的鍾錦海說,他們不是輸不起,而是要了解真相。鍾錦海強調,他在第1階段評比時,陪著評審到每個參賽農民田裡做檢查,他記憶中,得第1名的楊文雄在田間第1輪評比中即被淘汰,但他卻能繼續參加後2輪評比,還得了第1名。
農民說,比賽稻米收割後送到農會倉庫封存,取樣時依往例應通知參賽農民到場觀看取樣,以示公開、公平,但今年比賽取樣沒有告知農民,只由農糧署、農改場、區農會人員「秘密」抽樣。
再者,有人在取樣後接獲通知再補送樣品,有的農民則沒有。鍾錦海說,他參加比賽的稻穀品種是台梗2號,但接到成績通知上寫的卻是台農71號,讓他覺得可疑。
農會︰評比有紀錄可查
區農會理事長邱顯達說,比賽的3輪評比都有紀錄可供查考,不可能第1輪被淘汰卻再參加2、3輪比賽,取樣後也不可能再要農民送新樣品。他承認取樣時沒有通知農民到場是疏忽,主要是往年比賽通知農民,但農民到場的並不多。他說,稻米比賽都是由公正人士抽樣後密封,比賽全程都用密碼,評審完全不知道樣品是誰的。
強調絕無掉包情事
至於台梗2號變成台農71號,邱顯達說,可能是經辦比賽的行政人員鍵入電腦時張冠李戴,絕非刻意掉包,資料俱在,可以再做比對。
讓真相大白 別自砸招牌
記者邱顯明/特稿
玉溪米短時間內能打開知名度,米價開創10年來新高,得歸功農民精益求精、在全國大賽中屢屢獲佳績。然而,此番爆出參賽農民質疑比賽不公,有可能重創好不容易打響的玉溪米名號,主事的農會及農政單位都應加以重視。
玉溪米在花東縱谷、全國稻米比賽中,近幾年來不是奪冠,就是名列2、3名,玉溪地區農會的輔導功不可沒,但被質疑地方賽事出現弊端,讓人感到意外。
不少農民擔心,玉溪米好不容易建立自己的品牌,可能因此毀於一旦,連帶打擊到農會士氣。農會正積極爭取設立精米工廠,是否會讓玉溪米行銷全台的計畫因此生變,使玉溪米行情倒退回到原點,是農民最擔心的後果。
然而擔心歸擔心,不能因為有所顧忌就讓真相莫白,主事單位有必要向農民說明清楚,若有過失可以認真檢討、改進,沒有錯的話更要說明白,促進稻米產銷班間的團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