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政策鼓勵推動教學 自行車島目標指日可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良知台北二十七日電)台灣教育部為鼓勵學生運動以增加體能,要求各縣市教育單位於9月開學後,將騎自行車納入國中小課程教學,希望學生在畢業前都能學會騎自行車。儘管教育部採鼓勵性質,但在各縣市自行車專用道路網逐漸成形下,有利於自行車運動的紮根,台灣朝向「自行車島」目標指日可待。

這次教育部提出將自行車納入教學的計畫,是以國中、國小學生為主,並配合行政院今年推出的「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實施計畫」,除繼續推動走路上學,也推廣學生騎自行車,希望全台灣小學生在畢業前都能學會騎自行車。

事實上,最早提出「自行車島」理念的是巨大機械董事長劉金標,他為了開拓台灣內部市場及觀光休閒產業,使都市人更重視休閒生活,多年前主導成立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並結合其他業者,全力推動自行車文化,協助及推動縣市政府興建自行車專用道。

劉金標表示,希望把過去被占據的自行車專用道回復,或是將部分機車專用道撥出來,或是如歐洲地區採行與人行道並存的方式,擴大自行車愛用者的空間。而這項建設台灣成為「自行車島」的想法,獲得政府方面的支持及共識,包括陳總統及經濟部都認同,並撥預算給體委會。

不過,由於體委會並無執行預算的能力,必須交由地方政府運用建設,而地方政府經地方縣市議會預算審查後,因各議員積極服務鄰里,往往造成自行車專用道無法整合,無法形成路網,造成各縣市各自為政的情形。不過,在國際油價高漲及自行車運動漸受重視下,政府政策的推動層級提升,由行政院主導於今年推出「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實施計畫」。

劉金標指出,在產業方面,全世界提起汽車會想到德國,講到時裝就想起法國,手錶就直接聯想到瑞士,他希望在台灣建立「自行車王國」的美名後,也能讓全球消費者提起自行車就想到台灣,並塑造台灣成為「自行車島」。

以自行車島的路網建置來看,目前在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地區都有區域性的自行車專用道的設置,未來只要政策整合,將各區域路網串連起來,台灣就可形成完整的自行車網路,可以讓台灣變成「自行車島」。

劉金標認為,在自行車運動普及至日常生活中後,邀請國外朋友來台灣騎自行車,用自行車做外交、深入體驗台灣,絕對比金錢外交有效。

整體而言,自行車產業雖屬於成熟產業,但由於台灣自行車廠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體系,以及致力於中高階自行車研發,目前台灣國內自行車在歐美等國際市場已具備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近年來,台灣的自行車業者除努力耕耘海外行銷據點,成功轉型朝中高級車種發展外,並透過贊助車隊等運動行銷,於奧運及環法自行車賽中打響品牌知名度,不論售價或獲利皆呈現穩定成長。隨著近期原油價格高漲及運動休閒風興起,自行車的需求亦呈現穩定成長。

若未來政策能有效的落實推動,進一步整合各縣市區域路網,並透過教育體系向下紮根,融入日常生活,自行車島的目標應可望更提早達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