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2006年8月21日華盛頓報導)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在國際權威機構的評價中排名大幅下滑。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為,台灣企業仍然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利用這些優勢、發展兩岸經貿關係是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最佳選擇。
*十年來最大退步*
香港最新一期經濟導報刊登的一篇文章說,2006年是民進黨上台執政的第六個年頭,綠營執政下的台灣經濟現狀是島內輿論、國際學術界和海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今年5月,國際公認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權威機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佈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最新排名中,台灣由去年的第11名下降到第18名,是十年來的最大退步。
*多方面原因*
美國奧古斯塔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博中在接受採訪時說,造成台灣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他說:“台灣資源有限,人力也比較有限。因為人力有限,所以工資很高,企業家的利潤不夠,所以他們往外跑了,像那幾個大的電子工業(公司)都已經跑到大陸去了。台灣的經濟貿易受到大陸的衝擊很大,我想,這個是台灣經濟競爭力下跌的最大原因之一;第二,台灣這幾年政局不太穩定,兩黨惡鬥,對經濟建設不能合作,浪費很多,例如像『核四』這個工程,一會兒蓋,一會兒不蓋,損失了幾十億台幣。”
*經濟週期客觀規律*
香港經濟導報的文章說,進入21世紀以來,台灣經濟發生了轉折性變化,拉動經濟增長的“兩架馬車”–消費和投資雙雙下降、外來投資減少、民眾投資和消費信心嚴重不足。
奧古斯塔州立大學的陳博中教授說,事實上,台灣目前已經處於經濟週期中的衰退期。他說,經濟上的上升與下降有它自身的客觀規律,一旦上升到高峰之後勢必要開始走下坡路,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他說:“台灣國際競爭力持續下降,我想,這個也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因為台灣經濟貿易最好的時候是在80年代跟90年代。經濟發展既會曲線上升,也會下來,每當到頂以後總會下來。台灣的經濟貿易發展到90年代末期已經到頂開始下來了。我想,這種下降大家都沒有辦法,甚麼黨執政都有可能發生的。”
*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香港經濟導報的文章說,在內部需求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台灣出口貿易等外部需求卻出現較快增長,成為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來源。
奧古斯塔州立大學的陳博中教授認為,這與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相關。
他說:“在亞洲國家裏面,台灣的高科技一直是領先的。比如說做晶圓體,台灣現在是全世界第一,所以,在這一方面台灣是佔優勢的。因為以前台灣每一個公司成立以後都有一個部門叫R&D,就是研發部門,他們長期以來都很注重這一點。他們把每年賺來的錢的一大部份花在研究跟發展方面,這一點一直做得很好。尤其是80年代台灣開始工業起飛的時候,政府的推動力量非常重要。比如台灣從美國、歐洲、日本找回很多很多優秀的中國人到台灣去服務、去發展。所以,我想,這個優勢現在還在,就是人的優勢還在,技術的優勢還在。幸虧有這些優勢,台灣的經濟才不會垮得很快。”
*與大陸合作互補*
香港經濟導報的文章說,在全球化的今天,台灣經濟競爭力的變化將對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產生影響,反之,建立一種互補性強的兩岸關係一定會有助於台灣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奧古斯塔大學的陳博中教授也認為,台灣在經貿方面應該與大陸進行合作,不要搞惡性競爭,這樣台灣才有前途。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