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心得

台灣彰化縣民生國小六年級生/ 林冠廷
font print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讀書」,這個現代大部分小孩最恨的字眼。雖然我本身要是撇開算數不談,倒也滿喜歡讀書的,就像宋朝詩人—陸游的暮春詩中的一句:開編喜見平生友,閱讀書籍可以豐富心靈,也可以認識許多古人。

但我倒也從沒想過為何要讀書? 巫老師說:「閱讀(reading)+思考(thinking)+行動(action)=優勢(advantage)」不過,就算現在身處平庸,要是「閱讀+一技之長」會不會成功呢?顏氏家訓:「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巫老師說:「人因讀書而富足」,所以余秋雨說的真的很對,他說:「閱讀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擺脫平庸」,要求為成功之父,從接觸書籍到習慣閱讀,是一門成為領導者的必要過程,西方人說:「領導者一定是閱讀者(leader is reader)」,這句話說的真不錯!

西諺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我在想,或許我的數學老師—葉杰老師也是一個例子吧!葉老師的家世背景雖然不太好,不過因為他的勤學,造就了今天的成就,他是補教界的名師,雖然他是數學系的,不過到也滿像是教國文的,或許是因為他喜愛閱讀,使的他學問淵博,常像巫老師一樣於課餘時間說些很有學問的道理給我們聽,所以我覺得巫老師有句話說的很對:「有好開端,必有好結果」,讀好書、做好事、說好話,一定能有好結果 ^0^ !

迎向21世紀,雖然未來是以網際網路為先驅,但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左宗棠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過就算是再深的學問,也是從「無」一點一滴累積的,所謂「參天古木皆生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把學到的知識一再的鑽研、探討,才能把它變成自己的學問。

前些日子,巫老師出了一本名為「成就願景的八句箴言」的書。本來,我只是因為喜歡看書才買的,不過沒想到才看完前面的序文而已,時間就已經過了將近一小時……,後來想了想,其實是因為思考太久了嘛!好書就是好書,就連一小段內容也足以讓人省思良久。巫老師說道:「此生原為讀書來」, 巴爾扎克也說:「真正的學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許多偉大的工作而生前並不因此出名」,我認為「儒家五聖(孔子/顏淵/曾子/子思/孟子)」就是最好的代言人。唐朝詩人李白和杜甫其實也有很多值得仿效的地方,詩聖杜甫學識淵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他的學問也是從無累積而來的,「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此句乃在頌揚李白和杜甫。

未來,由我們自己創造。居禮夫人說:「弱者坐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由自己決定」,我們何不在讀書之餘,做一些充實心靈的事呢? 例如多到郊外走走,聆聽大自然的呼吸,眺望大自然的美景,可以幫助我們放輕鬆,也可以藉此機會捕捉許多靈感,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呀!

清朝的尹會一說:「學則可以做聖,不學則無以成人」,醫學專家認為無論讀書閱讀思考或朗誦,都有增强心智活化與肺功能之效果。且能活躍思維,是一種健身强腦的「閱讀的思維feeling」。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其中的樂趣,感受讀好書,擁有好想法,提升好心靈,昇華好靈魂的理想境界。讀書思考能增長知識,陶冶性情,啟發心智,找到精神寄托。悉心捧讀一本本好書,自可領略書中深邃的意境,實屬妙不可言;讀書能引起心靈共鳴,是一種立體的聲情並茂的美學享受。無怪乎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有:「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的驚嘆!

巫老師於其中一篇文章中寫道:「現代的教育一定要訓練學生如何透過網路去搜尋最棒最優質的資料,當然這部份的訓練,還是需要閱讀(reading)與思考(thinking)的二元一體的循環思維,才有辦法將閱讀(reading)與思考(thinking)後的純粹思維運用在精準的蒐集資訊上,這裡面的關鍵因素在於閱讀(reading)甚麼?閱讀是學習因果裡的「因」,我曾經在一篇思考與行動方面文章談到:用百分之八十時間思考,另外僅用百分之二十時間去完成,這裡所談的用百分之八十時間思考,需要以龐大的閱讀大量精準的資訊研判未來的趨勢為前提喔!」巫老師說:「讀書思考就是一種修行修為」,的確,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修為,思考是一種心靈的修行。也許這是一輩子也做不完的事,但「此生原為讀書來」,既然如此,就讓這一生過的有意義和充實感,讓自己未來的人生散發光彩,未來,從現在開始創造 ~ ^.^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法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
  • 河南省商丘市林河酒廠的一名下崗工人李豔華,她發明了一套「歸類」教學法,並在兩個女兒身上進行了實驗。在家庭教育下,兩個女兒在3歲時就認識了1000多漢字,並可以自己閱讀《安徒生童話選》、《西遊記》等書籍。大女兒沈穎19歲,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無機化學研究生。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