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扁平足
【大紀元7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九日電)幼童罹患扁平足如未把握二至六歲的治療黃金期,至青春期逐漸顯現後,因不正常的足部反覆受到過量負荷,容易產生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腰酸背痛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表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量腳訂製硬式鞋墊和搭配肌力運動訓練,才能達到最佳的矯正療效。
幼童走路或跑步容易跌倒,站立或走路容易腳酸腳痛,如果出現這類步態障礙或運動能力較差等情形時,很可能是罹患扁平足,即俗稱的鴨母腳蹄,花蓮慈濟醫院表示,因二歲至六歲是幼童足弓發展較快的階段,也是治療扁平足的黃金期,如能把握時機,治療效果相當顯著。
慈濟醫院指出,幼童足弓通常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展成形,約在十歲會發育完成,但有部分幼童的足弓會因骨骼、結締組織或神經肌肉系統發展較慢受到影響,導致出現扁平足的現象。
讓幼童赤腳站立地面,如果足弓塌陷或跟骨過度向外歪斜時,慈濟醫院指出,這種情形顯示幼童可能有扁平足的問題。
扁平足的症狀通常到青春期時才會顯現,慈濟醫院表示,因青少年活動量及體重急速增加,導致不正常的足部反覆受到過量的負荷,而容易產生肌腱炎、足底筋膜炎、足部疼痛、肌肉酸痛、膝痛、腰酸背痛等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症狀會更加嚴重。
慈濟醫院表示,幼童二歲至六歲是治療黃金期,最好是量腳訂製支撐性佳的硬式鞋墊,並搭配鞋護跟較穩固、較硬的鞋子穿戴,在治療過程中,應每天穿戴且穿戴的時間要足夠,並搭配肌力運動訓練,每隔三至四個月須定期回診追蹤,以瞭解足弓發展情形並適時調整鞋墊,才能達到最佳的矯正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