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燈謎」(四):燈謎的原理
【大紀元7月10日訊】燈謎雖然是一個小把戲,但是其中內含的學問也不少,它有自己的規律,要掌握燈謎的規律,就必須從認識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一、燈謎貴在別解
燈謎自與謎語分支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由原來單從文字的離合形式發展成文義別解等多種形式。即除了用離合形式構成燈謎外,還利用漢字中一字多義的特點,將語句中的字詞不做原意解釋而是引出歧義(這叫做別解),從而產生謎趣。所以有「燈謎貴在別解」一說。
例如:
徒呼負負 (猜學校名詞一)
謎底:學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一字多義來產生歧義的。「徒」原意為「只是、只有」,別解為「學徒、學生」;「服」字原意為「服裝」,別解為「信服、認輸」。因而謎底別解為「學生服輸了」來扣合謎面。但「學生服」根本就沒有學生服輸的意思,所以與原義產生歧義,符合燈謎原理。有一條謎「上是一,下是一,中間也是一」,猜「三」字。這就不成謎了。因為「三」字就是由三個「一」上中下構成的,與原義相同,沒有別解。下面就從漢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談談燈謎的別解。
以「行」字為例:
讀xing有這幾種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發行」;(3)表示做的有「舉行」、「執行」;(4)表示行為的有「品行」、「行為」;還表示「可以」、「能幹」等,與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讀hang有這幾種意思:行列、排行、行業、銀行等,與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讀heng有「道行」,表示功夫。與其同音的字有「橫」、「衡」、「恆」等。
讀hang有樹「樹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樹。與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二、形變、音變、義變
由於這些基本要素的可變性,為燈謎變化提供了前提條件。漢字的形變和音變也都是為達到義變的目的。下面就從形變、音變、義變三個方面分述燈謎原理。
1、義變
一個字不管它有多少釋義,當它在一定條件下,只能有一種釋義。例如「行」字,當它與「步」字構成「步行」時,只能是走的意思,這叫做本義;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釋成行為的「行」或解釋為「可以」、「能幹」和「行業」,即用非本義去解釋特定的詞句,這在語文上叫做歧義。燈謎就是利用這種非本義的含義進行別解的。
例如:
走讀 (猜學科一)
謎底:行為學
行為學是研究人類品行的一種學科名,這裡把表示行為的「行」別解為「行走」。因而謎底別解為「行走為了學習」扣合「走讀」。如果用「步行學習」猜「走讀」就不成謎了。因為答案和面意相同。
再如:
固一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詞一)
謎底: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義是行為。這裡用非本義解釋成「真行」使之別解為「曹操真行」扣合。因為面是讚揚曹操有才能的一句話。
2、形變
漢字形態特徵,絕大多數是由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很多的字還可以做組合上的變化,成為另一個字。還有許多字都是由會意、象形而產生的。燈謎就是利用漢字的這些特點成謎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構成,因而可以用「一月一日」猜「明」字,不過這種成謎方法太直解,不含蓄。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較含蓄。因為元旦是一月一日。
再如:「校」字可析為「木、交」二字,用「西郊橋頭」猜「校」字。因為「郊」的西部為「交」,「橋」字前頭為「木」。這種成謎法學術上稱為增損離合法。
又如:「另」字可變形為「加」字,所以用「另有變動」猜「加」字。
還可以通過想像,把漢字的某一部首,某一筆畫或某一字,象形為某一物來成謎。例如:「三星橋下接兒歸」猜「學」字。學上三點象形為三顆星,「□」象形為橋,這種成謎方法,經常被謎人採用,因為它具有詩情畫意,融吟詩、作畫、猜謎於一體。
3、音變
根據漢字的音讀變化來成謎,音讀變化可分為同音字變和句讀義變兩種。
1)、同音字變:即同音別字,利用同音字變來達到義變從而產生別解來成謎。例如:
玉潔冰心 (猜唐詩人)
謎底:李(裡)白
把「李」字變為同音的「裡」字產生義變。解釋為「心裏很潔白」扣合。現在這種扣合通常要加上謎格,像這種首字諧音的稱為白頭格。
2)、句讀義變:利用漢語中句讀不同,含義也不同的特點來成謎。本義「應用/力學」,頓讀成「應用力/學」,就把原意別解了。本義是「同學/好」,讀成「同/學好」,也就產生了歧義。
例如:
攻書莫畏難 (學科一)
謎底:應用力學
綜上所述,別解是燈謎的核心。通過漢字的形、音、義的變化來產生別解。這是成謎的手法之一。在具體應用時,這三種方法常常混合使用。燈謎藝術就在於「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本義出於意料範圍的解釋,別解不合常規,產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燈謎規則
學習燈謎,首先要弄懂燈謎的規則。燈謎的規則可歸納為四條: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規範,事需符實。為幫助講解,先介紹一下燈謎的組成。
一條謎至少有三個部份組成,即:謎面、謎目(有的還有謎格)、謎底。例如:別驕傲(猜學校用語一,鞦韆格)滿分。「別驕傲」就是謎面,「學校用語一」是謎目,「鞦韆格」是謎格,「滿分」是謎底。謎面好比考題,謎目是指示答案的範圍,謎底顯然就是答案了,謎格不過是提示謎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變化。
下面就燈謎的四條規則逐一分述。
1、底不重面
謎底與謎面不允許有任何一個字相重複,即底面不相犯,例如若以「大家都來學雷鋒」猜學校用語一「同學好」就不行了,因為「學」字相重了。底不重面雖是對猜射而言,實際上制謎者,首先就要考慮這一點,現從如下三種情況分述。
1)、謎底確定時,應講究扣面藝術。例如,要以學科「人才學」為底,擬面時可採用「啟蒙教育」,不能用「啟蒙教學」。若以學校名詞「學生會」為底,用成語「學而知之」擬面就不行,因為「學」字相犯,而改「學」字為「習」字,以「習而知之」為面,就避免了底面相犯。
2)、謎面確定時,重面問題應在擇底時考慮。例如,用成語「亦步亦趨」為面,就不能以物理名詞「同步」為底,面應當以數學名詞「平行」為底,或猜人體部位「腳後跟」,謎底別解為「與人同時行走」,或「在人腳後跟著走」。
3)、底面都為成句時,重面問題應該由相對「軟」的一方讓步。如以「懸崖勒馬」為面猜國名「危地馬拉」,「馬」字重了,而國名不能改,故把謎面改為「懸崖勒韁」。
知道了這一規則,猜謎時可以少走彎路,還可以從謎面的破綻中找出突破點。例如「鑿壁偷讀」,猜物理名詞二。此謎面的原句應該是「鑿壁偷光」,被換掉一個「光」字,謎底可能有個「光」字,此典故講的是匡衡幼時,家境貧寒,在壁上鑿個小孔,借鄰居的燭光來學習。因而「小孔」和「學」字就出來了。繼而得到「小孔」、「光學」的謎底,別解為借「小孔的光來學習」。
2、面要成文
謎面除了單字以外,凡兩字以上的詞句都應成文,有這樣一條謎「本來一走國際中」,猜「困」字。謎面不知表達甚麼意思,這是不成文的。一條佳謎,除了回互適度,扣合巧妙外,還決定於謎面的文采。例如「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一葉水平流」猜「慧」字。這條謎不但構思工整,扣合巧妙,而且造句幽雅,具有詩情畫意,因此是一條好謎。
3、字宜規範
在燈謎創作中,字不規範現象比較嚴重,原因是有的作者對祖國文字結構不熟悉,有的為了迎合謎底而生造字。如:「志士保安定」,猜「堡」字。「堡」字下面是「土」而不是「士」。又如,「情急無心垂釣鉤」猜「靜」字,「急」字去心為「芻」,與「爭」字去鉤顯然有區別。
4、事需符實
有這樣一條謎,「關公大戰楚霸王」,猜教育名詞二「複習」、「及格」。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一個在秦末,一個在三國,怎麼會打起來?還有「日月頭上長青草」猜「萌」字,這也根本不符實。要是換成「元旦相會在花前」,謎面不但成文,也具有人情味。「花前」明示「花」字的前頭,「元旦」暗示一月一日為「明」。
四、燈謎的謎體
燈謎的謎面包含兩個方面內容:文體和謎體。用一個字(詞)、一句詩或一段話做謎面,這是文體。這條謎是用含義猜,還是用字形結構猜,也就是說該用哪一種方式求得謎底,根據謎面的文體去尋求謎底的方式,稱為謎體。
謎體的形式有很多,但大體可合併為三大類:即用漢文字形、音、義的特點,而採用會意、增損、象形的形式。當然在實際的猜射中,經常都是三者混合使用。
1)、會意體:會意體有正面會意和反面會意兩種。
正面會意:就是根據謎面的含意去領會。謎底通過一字多義或聲讀變化產生別解。例如:「啟蒙教育」猜學科「人才學」,謎面會意為人才開始學習。謎底通過音讀變化讀作「人/才學」扣謎面。再如「暗思量」猜物理名詞「密度」,謎面正面會意為秘密的忖度「duo」。謎底的度(du)字,本義是程度,通過漢字一字多義特點產生歧義,切合謎面。
反面會意:根據謎面常規現象中某些欠缺,從反面或側面推理出這一不足。例如「天地之大矣」猜《岳陽樓記》一句「微斯人」。因為通常把天、地、人稱三才,而謎面缺了「人」並且天和地都很大。當然只有人才顯得微小,「斯」為語氣助詞。
2)、增損體:增損體又名離合體,它是利用漢字的形變進行重新組合而成謎的。例如:「技術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點」猜「枝」字。再如「扣除支出」猜中學語文篇目「口技」,謎底除掉「扣」字,「支」字就出現了。
在猜謎中,會意法與增損法混合使用經常出現。例如:「西郊橋頭放聲唱」,猜學校名詞一「校歌」。「校」字是用增損法而得到。放聲唱會意而得「歌」字。
3)、象形體:象形體是根據漢字形態特徵,通過想像形象地借代一物而成謎的一種方式。它往往與增損法會意法混合使用。例如「蝴蝶落枝頭」,猜字一「欒」。「亦」象形蝴蝶,枝的前頭為「木」,通過象形,增損而得底。又如「夜半三星橋下會」,猜學校名詞「學時」。「、」象形星,「冖」象形橋。夜半為子時,用會意而得。這道謎就是應用了會意、象形、增損三者相結合的方法來成謎。當然,象形不是憑空想像,主觀臆造,而是需要形象得體,謎人共同認可,方能成立。 ◇
◇約 4066 個漢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