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端午節系列專題報導之四

龍舟師傅劉清正 打造龍船揚名海內外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三十一日電)說起北台灣的龍舟師傅,內行人都推薦「阿正師」。今年六十五歲的劉清正,二十四歲獨力打造人生第一艘龍舟,劉清正製作的龍舟遍佈台灣,還揚名海外;他希望划龍舟能成為休閒活動,政府協助提供造船材源,讓造龍舟技藝有機會繼續傳承。

二OO六年台北國際龍舟賽,在大佳河濱公園龍舟碼頭一字排開的傳統龍舟,每艘都出自阿正師之手。龍頭上精雕的角、眼、口、耳、鼻、腮、鬍鬚,每艘都龍頭高昂、碩大有神,船身龍形彩繪,龍尾高捲。不過,仔細一看,有艘「白色」龍角的船,在一排「咖啡色」龍角的龍舟中,還真是顯眼。

「阿正師,這艘是龍王嗎?」「嘸啦,想漆白色就漆白色。」雖說如此,阿正師的每艘龍舟都很有一致性,老外說,「划起來就像一條龍在水上跑」。

有人說,阿正師的龍舟不以華麗取勝,顏色配色佳,也不像別地產的龍舟「比頭大、船身重」,阿正師的龍舟好划,比中國大陸造的龍舟還受外國人青睞,老外都指名要訂阿正師的船。

十七、八歲時就跟在父親身邊學做船,阿正師說,「觀照」來的,做船就是這麼「自然而然」學會的,沒什麼「撇步」。

自出師後,阿正師已打造過一百多艘龍船,鹿港、日明潭、花蓮、冬山河也都可見他造的「船影」。至於舢舨也有二、三百艘,正確數字阿正師已經忘了。今年北投屈原宮訂兩艘、高雄市向阿正師訂兩艘送荷蘭,以前還有「外銷」加拿大。

最讓阿正師印象深刻的,是應文化、外交單位之邀出國表演,阿正師坐在自己打造的龍舟,負責掌舵,內心為傳統文化感到無比驕傲。

儘管阿正師現在全職做龍舟,但也只有端午節前才有訂單。他說,他的龍船有七、八、九、十一、十六對槳之分,特色是用五片板合成,最大的十六對槳龍船,若以檜木打造,少說也要百萬,九對槳要價近新台幣五十萬元。

對阿正師來說,他最擔心的是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如果政府給予資源、長期扶植人才,才能持續傳承。曾有一位社區大學的老師,在他做龍舟時,將他每個做工仔細拍照、記錄,傳承文化的用心讓他很敬佩。

另外,對於今後龍舟文化發展,阿正師強調,俗話說,「百日造船,一日過江」,現在端午節才看得到龍舟,但划龍舟就像划船一樣,是一種水上活動,政府與民間可以多推廣水上活動,讓划龍舟的活動成為民眾的休閒活動之一,文化融入生活,傳統才有保存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