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尊嚴」字慧(三)

蘇金國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9日訊】
一個字一尊佛

漢字豐富的內涵,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廣闊的思想空間,讓我們盡情暢遊,開創各種崇高聖潔的意境,並能提升我們的悟性。

就以「智慧」兩字來說,我們可以這樣想像剖析:當我們的知性像日光 (知+日)一樣能照見一切黑暗與污垢時,而如此知性正像一把無形的掃帚(「彗」當名詞用有「掃帚」的意思,也能當動詞用,那就是掃除的意思。)清理(=彗)了「心」境上的一切有毒害的髒亂,那才算是真正的「智慧」。

又如想要聰明,只要多用「耳」朵把心窗打開。「耳」字旁貼「心窗」減去「穴」蓋就是「聰」明的「聰」了。

一個「優秀」的「人」才,必定是經歷了「憂」患的磨練。(人+憂=優)憂患有如一個好教練,把肯奮鬥的人訓練得出類拔萃。

又如在緬甸的禪學界中流傳著一句話:「只要你的悟性高,一個字就是一尊佛。」曾有一次,我跟一些禪修界的朋友談論時,試用一種構想,演述了一個字的深意:就是漢字的「心」他有三點ㄧ鈎,顯示了心理活動的範疇與心理作用的真實寫照,三「點」代表三種時態:過去、現在、未來。心的活動範圍並不可能超出這三種時態。而那一鈎正好鈎住「現在」,這意味著求「真」者必定要抱住「現在」,同時把「過去」與「未來」暫時擱在兩旁。明白了「現在」的「真」再來利用兩旁的「過去」與「未來」。那才是智者之所為。

這樣說會過於抽象,讓我拿個實例來印證一下。比方一個生來只說一種緬語的緬甸人要學中文。當他聽到「婀」或「鵝」的國音時,像一般人的習性都是先拿「過去」記憶裏的發音模式來比照當下所聽到的發音。這樣一來他就不可能聽到真實準確的發音了。因為我知道緬甸語音中根本沒有「婀鵝」等音。這不是說他聽覺有毛病,聽不好,而是他的腦子裏記憶中不可能找到他耳朵所聽到的發音,他只能勉強拿一個相似的發音搪塞一下,反映到心境上時,就不是他所聽到的真實準確的音了。聽不真,當然也不可能發得真。「過去」的記憶執著把「現在」的真實扭曲了。

這個情況如果換了一個剛會說話的小孩來學,他的過去記憶還未能造成障礙。耳朵裏所聽的肯定直接反映到心裏,他心裏聽得真當然口就能發得真。所以在緬甸社區裏土生土長的中國小孩,緬語講得準;而由中國渡海來緬甸住幾十年的老華僑,緬語也聽了幾十年,可是終其一生,未曾把緬語講得準,原因在此。若能把過去的執著放下,掌握好現在,真實就不會走樣了。緬甸友人,一聽明白的人,都一致對那句「只要你的悟性高,一個字就是一尊佛。」的說法給予肯定。

像一些看似淺顯,意義卻出奇深奧的聯想意境,恐怕只有漢字這種意表文字才能負起這種神聖的任務。我們豈能隨意改動,那豈不是一種褻瀆的行為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記得許多年前我讀過聯合國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是一位人類學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多方的探討後,寫出來的,內容主要是說他獲得一個可靠的結論:「人類最早的貸幣是貝殼。」那時我就想起「買賣」二字不是從「貝」嗎?原來我們的祖先在文字上告訴了我們,上古時代的人,就是拿「貝」殼來做買賣。可見這個文字就是活的歷史見證啊!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 因成績而壓力倍增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大多數學生都會經歷的事情。人們很容易陷入「如果我當時不這樣做會怎麼樣?」的心態。或「如果我能多做準備就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