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蹟
【大紀元5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立南投二十八日電)南投縣有十幾處三級古蹟,萬興關碑─楠仔腳蔓學堂遺址是非常特別的一處,它只是一塊碑一座亭,還落得雜草叢生,垃圾滿地的局面,聞者莫不感嘆。
看萬興關的荒廢,其實和它當初曇花一現有異曲同工之妙;早在清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鎮台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三營人馬,從竹山經鹿谷往信義,開闢八通關古道,抵信義鄉望美、羅娜地區時,發現原住民部落分散很廣,孩童青年很多,他們和外界幾乎完全隔絕,民智未開,認為官方有必要設立學堂,教導原住民。
兩年後,雲林撫墾局開始原住民教育工作,由雲林首任知縣陳世烈派廣東儒學陳國安前來任教,在楠仔腳蔓社(今信義鄉望美村),仿照書院制度設立學堂。
剛開始還招募二十多名學童,但因教育方式無法和原住民生活配合,不到一年,學生陸續離開,老師也托詞離職,這個措施也就無疾而終,石碑也流失。
一九二六年,日治時期,當地日本警察偶然間發現萬興關石碑,經過日本人鑑定查證,才知道清朝曾設立學堂教化原住民。
一九八一年,南投縣政府報古蹟遺址時,以萬興關的特殊性,報由中央核定為三級古蹟,也建碑設亭,讓民眾了解南投縣有這麼一段原住民教育史。
只是這個三級古蹟平常缺乏維護,碑亭之間全是雜草和垃圾,比較其他古蹟,幾乎近似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