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七日專電)針對海峽時報日前一篇社論,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新聞組組長陳國明撰文駁斥,強調布希政府雖然一再呼籲北京應與陳總統對話,但從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訪美受到高規格接待、陳總統則被冷落來看,布希政府無疑給北京立了一個矛盾的榜樣。
陳國明這篇文章一度遭海峽時報以沒有版面為由拒絕刊登,經被質疑其為知名國際媒體,卻有失平衡、客觀與公正立場後,終於在今天的論壇版刊登出來。
新加坡海峽時報十五日刊登一篇「陳水扁總統要務實」社論,談到美國因對陳總統愈來愈不信任,導致未能同意陳總統「興揚之旅」所提出過境的地點,刻意冷落陳總統。
對此,陳國明撰文指出,美國國務院拒絕陳總統過境美國本土的舉動,不只是不當的規劃,讓美國作為民主政府和元首支援者的名聲,還會進一步受到影響。
文章說,為維護台灣尊嚴,陳總統在別無選擇下才婉拒華府的提議,往西取代往東飛,在亞洲、非洲等國家過境,並在過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利比亞時,受到兩國政府熱烈歡迎。
文章強調,美國國務院對陳總統過境案的決定從未有明確的公開解釋,但美國官方說詞和評論家個別分析,不離一個共通點,就是國務院的決定是基於擔心中國可能或拒絕做的事,有損美國國家利益。美國雖然需要照顧己身利益,但不能為討好中國而拿台灣當祭品。
文章認為,美國總統布希的東亞政策是維持台海現狀,但藉由冷落台灣,美國是在動搖現狀向中國傾斜。
對海峽時報社論指陳總統,在遭美冷落與挫折之下,可能有更改國號、修憲等大動作;陳國明的文章強調,陳總統曾說過,統獨皆非當務之急,維持現狀是第三個選項,因此海峽時報社論認為,陳總統可能會引爆變更台灣國號的說法,有失公允,而且武斷。
至於海峽時報社論建議陳總統應就三通和兩岸人民自由來往議題和北京進行接觸,陳國明也點出,現在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北京的善意只伸向台灣在野黨,而不理台灣的民選政府。過去一年布希政府一再呼籲北京要和陳總統對話,但從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訪美時獲得高規格接待,而陳總統被冷落一旁來看,布希政府給北京立了一個矛盾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