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中山小學畢業的

文/攝影 大紀元記者陳怡文
font print 人氣: 75
【字號】    
   標籤: tags:

特別的兒童節禮物

遇見文沛然和龐雲徽,是在中山小學。那一天,他們回到母校,要表演魔術給全校的小朋友和老師、校長看,給大家一份神奇的兒童節禮物。

或許是回到母校,文沛然的笑容和網站上酷酷的笑不太一樣,感覺開心而溫暖。就像龐雲徽說的:最喜歡說小學的事了。所以,在訪談的過程中,談的最多是對中山小學的回憶點點滴滴,魔術談的倒少了。

當天一早,天飄著雨。原本預定在操場的演出只好改成室內,但室內空間無法容納所有的師生,貼心的他們決定要「跑班」,讓那些沒能到地下室看現場演出的小朋友,也有機會看見從紅紗巾變出一隻活生生小白鴿精采演出,還有有獎徵答,可以拿到4月2日的魔術表演秀入場券喔!

童年回憶 點點滴滴

中山小學全校六個年級各有倫理、民主、科學三個班。班級數雖不多,但幾個班跑下來也花了些時間。在這過程中也看見他們對學校的熟悉與情感。龐雲徽是那種從小就很愛講話的小朋友,在哪裡都可以一直講個不停,因為爸媽的教養方式比較尊重孩子的適性發展,不會特意的去改變他。媽媽知道他的情形,所以剛入小學時,就打電話給老師說,不能打這個小孩。雲徽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怎麼調皮搗蛋,就是沒有老師會打他,跟對待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有一天他忍不住終於問了媽媽,媽媽說:我打電話跟你們老師說的啊!雲徽可不想如此,後來他自己打電話跟老師說:老師,以後我要是不乖,你可以打我。可是,他還是很愛講話…

范姜老師回憶說,文沛然在四年級之前都是屬於比較安靜內向的那一型,是到了五年級之後,因為參加了話劇演出,才開始變得比較活潑。這個話劇表演活動,是中山的一項傳統。每個五六年級的班級都會輪流進行全校公演,而且從劇本、道具、舞台佈置等都讓孩子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有上台演出的機會,演出的主題,老師也會讓孩子去思考什麼是公平、正義與倫理的議題。

給每個孩子展現的舞台

文沛然認為這是中山小學的一個特色,老師們都很願意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讓不同孩子的不同才能都有表現的舞台。在中山,為落實全人教育、五育並重、多元智能發展,學校鼓勵孩子參加多種社團,走廊的空間也多用來展示孩子的作品,另外,從「十全十美獎」這項傳統看來,也可明顯看出中山小學對孩子的肯定與鼓勵不侷限在智育的表現,這十個獎分別是禮貌獎、秩序獎、清潔獎、誠實獎、愛心獎、孝順獎、特殊榮譽獎、中山兒童獎、成績優良獎、科學獎。每一個獎項,代表著一種價值與肯定。

問文沛然和龐雲徽他們兩個得過什麼獎,他倆大笑的說,一個獎也沒有,還開始比起名次來,文沛然說,那時候班上50幾個小朋友,他大概都是40幾名,雲徽聽了說,那我比你好一點,我還可以教一些人功課…。這兩個人,一個現在是魔術師,一個本來是MTV導演,為了朋友,決定下海跨刀當起魔術師的舞台總監兼經紀人來了。看他們親切自然的和老師、小朋友們互動,言談舉止中,流露的盡是從容與自信。

魔術師 老師 都是「師」

文沛然的父母都是老師,也希望文沛然將來為人師表。目前雖就讀彰師大科教所,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涯選擇是當一位「天下無敵的魔術師」,所以連論文題目都想寫「如何將魔術融入自然科教學」呢,這題目,應該也只有文沛然寫的出來吧!不過,他倒也不排斥當老師,但是認為,作為一位老師,要教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而已,還有人生的歷練與生命的智慧,以他才剛畢業的人生歷練恐怕還太單薄,當魔術師的各種創造性經驗,對他人生厚度的累積,有一定的幫助。不過,未來他想當的,也不是體制內的老師,而是要創立全台第一所魔術學校喔!!

魔術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行業呢?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這一切都是未知數。文沛然小時後也只是看過爺爺表演過簡單的魔術,把魔術當成一件認真的事來看待,是在師大念書的第一年才開始。一路走來,他說,在這個舞台得到了成就感,也很自然就這樣走了下去。

是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與方式,讓文沛然和龐雲徽可以這麼自信的說著自己的夢想,而且這個夢想不是當醫生、當律師、當科學家這種一般爸媽聽了比較放心的答案。或許,再回頭來看看中山的教育方式,或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線索吧!

像個「家」一樣

中山的孩子不太怕生,第一節下課時間一到,不知道是誰發現沛然哥哥還在校長室,一傳十、十傳百,一時之間,校長室門口擠滿了一群要簽名的小粉絲,拿來簽名的紙更是五花八門,從字典、聯絡簿到寫過的便條紙都有。沛然和雲徽一個個幫孩子簽名,熱熱鬧鬧的,校長在一旁看了也挺開心。第二節下課,充滿節奏的律動音樂響起,老師和孩子自動到走廊隨著音樂跳了起來。校長說,因為今天下雨,要不平常時候,校長可是要到司令台帶著大家一起跳呢!

秦慧嫻校長說,中山校地很小,所以竭盡所能加強軟硬體方面的設施,例如班班有電腦、電話、冷氣、視聽音響。這也是文沛然對學校印象最深刻的一點,他說,他現在住的地方可以不大,但可是要什麼設備都有才習慣。

學校小,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全校師生幾乎都認得。中山一個年級只有三個班,而且每升上一個年級,就重新編班,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個「愛心家族」的設計,每個家族裡,有各個年級的孩子,家族裡的五、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學習如何照顧教年幼的學弟妹,相對來說,學弟妹也有個學習的榜樣。陳主任說,這個社會本來就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而且也時常處在變動的狀態。這些設計,都是要讓孩子更懂得如何過團體的生活,培養孩子有跟各式各樣的人合作與相處的能力,另一方面,現在家庭多半「少子化」,有些只有單獨一個孩子,但透過愛心家族的設計,孩子在其中也可以學習扮演兄弟姊妹的不同角色。

龐雲徽對學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年五、六年級的小朋友,每天都要去跑一趟「中山公園」,其實這個公園名叫「木柵公園」,但對中山的小孩來說,就像他們家的後花園一樣,學校與公園之間也沒有圍牆,也難怪文沛然和龐雲徽雖然訪問當天得知這公園的本名後,還是堅持要將其稱之為「中山」公園,這也是只有中山人才有的獨特回憶吧!

開放與接納的環境

雲徽說:中山的自由校風,讓每個人都想去外面闖一闖,他說了一個發生在溫哥華的真實故事。

…中山的校友遍佈在很多國家,有一次,一個同學到溫哥華去旅行,可是不知怎麼迷了路了,在大雪紛飛的夜晚,不知如何是好,走進了一家STARBUCK,連上了網路,在MSN上,他打上—我在溫哥華迷路了,有誰可以來救我….,就這樣,竟然真的就有人開了開著好久好久的車救他去了,那個人不是別人,就是他昔日中山小學的同學!

神奇嗎?有一點點,但讓人感動的,是那份在異地,仍能像家人一般的相互扶持。陳主任說,是啊,他們就是把中山小學當成「家」一樣的在經營。他們將幼稚園與一年級安排在同一棟的一、二樓,讓剛升上小一的小朋友想念幼稚園的老師時,就可以跑去看一看老師,還有「夜間小學」的設計,老師們自願留下來照顧孩子及輔導孩子的功課,讓不能一下班就來接孩子的家長,或課後照顧孩子有困難的父母,可以放心的工作。這些點點滴滴,讓中山像個家一樣的溫暖,文沛然說,剛升上國中時,唸的是再興,很不習慣新的學校,常是三不五時就跑回學校串串門子,看看老師。

聊起過去的童年往事,雲徽突然很誠懇的跟校長提出一個建議,他記得以前上課鐘一響時,在走廊上的孩子都要先立正站好,之後再慢慢的走回教室去。他這幾次回來,發現這個做法好像沒有繼續實施了。他覺得就是因為學校很小,學生在走廊跑的太快,很容易會撞到人,而且,他就是那種會去撞到人的學生,所以便跟校長提出了這個建議。

從雲徽的表達內容看起來,我們看見中山另一個成功的地方。孩子會去考慮到對方的安全,願意因此而要求自己,這種能為他人著想的心,不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嗎?而且他能夠一個校友的身分,溫文有禮的向校長提出建言,從另一角度來看,也顯現出中山願意接納各種不同聲音的安全與自由。

同儕影響力量大

當然,影響一個孩子的原因眾多,在成長的過程中,同儕或家庭因素也是不可忽視,雲徽說,他們這一屆同學,大家的興趣都很廣泛,有的人喜歡畫畫,有的人喜歡打球,興趣不同,但都很投入,他記得有一個同學的家裡,整面牆都是貼滿了這個同學的畫,那個時候,他們是被鼓勵去探索這個世界的,而且有相近的家庭和同儕力量的支持,讓他們對自己有自信,也這個世界充滿探索的熱情。

文沛然打趣說,他們家有一面牆是準備來貼他的獎狀的,但他當年只得過一張「拾金不昧」的獎狀。不過,這不打緊,重要的是這摸索的過程,他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這一路走來,文沛然得到不少魔術界各項大獎,也不斷的出國繼續和各國好手交流,他在 2005年世界魔術大賽得到世界冠軍,而且還是第一位得到此殊榮的華人喔!問文沛然他演出的節目創意從何而來,他簡單扼要的給了兩個字「知識」。龐雲徽則說:他的師父教他的,創意就是A+B=C,換言之,A和B就是知識,要有很多的A和B,才有可能有很多的C。

如果A是文沛然,B是龐雲徽,C當然就多采多姿了,期待這個年輕的組合,給台灣的魔術界帶來豐富的生命力,重新賦予魔術以新的文化與價值,文沛然的例子也可以說明,或許我們不需要太早去斷定孩子應該要走的路比較好,到不如培養他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信心與勇氣,讓他有能力能與他人合作並從中學習,給他所需要的時間,時間一到,找到了舞台,相信誰都可以開始發光發熱!!

編按:全台有多所國小以「中山」命名,此處所指中山小學為台北市私立中山小學。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論你是個老古板也好,Y世代的一分子也好,都應該知道,你如果希望人家尊重你,你就應該先尊重自己。
  • 美國有二億人口,民間有二億槍枝,看起來,連才出生的小嬰兒都可以配到一枝槍。當年美國人推翻英國暴政,就因為當時的美國人人人帶槍,因此憲法保護美國公民帶槍的權利。理由很簡單,如果美國政府又變成了獨裁政府,老百姓還有機會,推翻政府。他們忘了美國政府武力強大,老百姓有這種槍是無法推翻政府的。
  •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傳銷吸金糾紛層出不窮!「通路新貴」傳銷公司為了吸收下線,派員以選課為名進入大學,以人情及高報酬攻勢打動大學生簽約,學生事後反悔或繳不起違約金,竟因此欠下10多萬元貸款。
  • 基隆市議員今天針對基隆市的校園安全、治安、原住民福利及公車等問題,在議會提出質詢,要求市府要重視幼童遊戲器材的安全,對於教學器材不足等問題也要設法改善,希望基隆學子的學測成績能夠趕上台北市。
  •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八日電)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椰城社會服務社學生組成的「電器維修組」,利用課餘時間,經由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牽線,提供免費家電維修服務,讓高縣弱勢團體或家庭感受人間溫情。
  • (大紀元記者世桑新澤西報導)位於新州北部郡縣Bergen的城鎮Paramus之居民和青少年,於4月28日全美各地慶祝植樹節之時,利用學校春假,在高中校園2英畝的植物園裡舉行植樹活動,300多志願者種下了80多棵喬木和300多蓬灌木和長年生花木。
  • 【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日電)華梵大學每年五月都舉辦「五月心‧感恩情」活動,今年除了母親節前的這個星期每天中午有校園點歌感恩傳情,更於今天中午開始,安排全國首創的網路浴佛、為慈母點燈活動,還有為台灣祈福、越野賽等感恩總動員活動。
  • 【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余歌滄雅加達十日專電)東印尼蘇拉威西省首府錫江市原住民女佣哈斯尼阿蒂,遭精神失常華裔青年山迪阿宛殺害事件,今天持續發酵,來自市內及外地數千名大學生展開示威抗議行動,造成大部分華裔開設的商店繼續停業。 來自命案死者家鄉辛再縣的數百名大中學生,昨晚陸續抵達錫江市,另有錫江市國立穆斯林大學的上百名學生、在校園內展開挑燈抗議活動及燃燒舊輪胎,並揚言要在凌晨開始「掃蕩」華裔居民行動,但因警方動員一千多名警力在市內站崗,並未發生失序事件。
  • 一年一度東西健康展於5月1日在麻省大學波士頓校園舉行。此健康展由麻省大學醫療服務中心主辦。
  • 上週末的哈佛大學熱鬧非凡﹐因為第十四屆「哈佛大學藝術節」(Arts First 2006)隆重登場了﹐多處校園及展廳都有不同類型的藝術表演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