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一日電)立法院科資委員會今天邀請核能研究所專案報告轉型規畫,所長林立夫勾勒出未來核研所將集中在原子能、電漿工程、能源、核心技術等四大領域。立委們指出,全球都缺核能人才,核研所應好好留住優秀人才;而核研所培育了40年的基礎經驗和技術,更應廣為民眾週知。
這場專案報告中,包括莊和子、陳明真、林春德、李紀珠、曹壽民、黃偉哲、郭俊銘等立委均認同核研所轉型,並提出未來期望。
莊和子對核研所利用電漿熔融技術將核廢料體積減小,同時揚名國際的榮譽表示讚賞,並要求科資委員會擇日召開「電漿熔融技術公聽會」,讓民眾廣為週知。
陳明真指出,世界各國都很缺核能人才,美國還要準備再興建核電廠,更需要這類人才,他很擔心美國會來核研所挖角,而台灣這方面人才也斷層了十餘年,因此核能人才更顯珍貴,核研所應該好好留住人才。
林立夫表示,過去核研所的任務功能與現在不同,主要集中在核能安全、核子反應器技術研發、核燃料及材料研發等,不但從源頭的挖礦開始,到濃縮及燃料製造,甚至連輻射偵檢器都自己做。
不過自從政府政策改變,以及國際情勢演變,核研所正在轉型,目前核研所轉型成四大領域,包括原子能領域 (核能安全、核醫應用、除役/廢棄物處理/處置)、電漿工程產業技術應用、新能源及再生能源、核心技術 (系統整合、高速運算、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等。
林立夫表示,核能人才要能就業,就業必需要有產業和市場,因此核研所才要積極和產業結合,例如核電廠每24個月大修機器一次,當時是人才需求高峰,但大修完畢之後這些人才團隊應該到國際上其他核電廠工作,獲取更豐富經驗,並藉此擴大國際合作交流。
行政院原能會主委歐陽敏盛指出,目前核研所正就現有人力加倍訓練成為跨領域人才,加入核研所,具有理工系背景的新手也有在職訓練,可喜的是,清華大學核工研究所恢復招生,希望能彌補這些年來的人才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