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咀嚼文字

郭盈蘋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近來常在網站上閱讀一些古詩詞
簡單的幾行字
總能架構出無限風光
引人遐思
想著
為什麼以前的人
可以利用如此精練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涵義與情感
在文字越趨白話之後
我們必須借由那麼多的修飾來描述事物與觀感
卻失去內斂的美感

以前的環境
雖然物質簡單卻內在豐富
當前社會的動態變化是從前無法相提並論的
那為什麼
我們的言辭卻韻味越來越少
也越發累贅呢

是因為複雜的生活
搶佔了思維運轉的空間嗎
是因為太富裕的視野
讓我們來不及深入思索就必須品嘗下一道美好嗎
美好的事物找不到機會沉澱
就無法轉變為美好心靈與思維的滋補養分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描寫那麼優美
那不也是白話文體嘛
但徐志摩不知曾經歷多少古文的洗禮
是不是我們的古文書真的讀太少了
少到讓現在的白話文單調到枯索無味

七年級生要去創造火星文
用另一種邏輯來創造語言的樂趣
一種有創造力卻缺乏優美想像的文字
一種讓你聽的當時啞然失笑
卻引不起任何更深層迴響的語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你問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我想要大聲呼喊,我要當一棵樹,靜靜伸展。用旁觀者的角色接近存在,默默聆聽生命的燦爛。
  • 這兩天一直浮現一些前所未有的念頭,關於一些與生俱來的特質,一些經常被我們遺忘或是忽略的固有特性。
  • 發覺今年高雄的雨水格外多,不知是離開家鄉太久,忘記這個城市下雨的頻率與時節,還是,我的知覺沒來得及追上天候的變化。離鄉求學或工作,偶爾週末回家歇息,發覺家鄉的陽光總是比外地來得明亮些,於是,連回憶都帶著溫度,可以回想起被炙熱的陽光曬得暖暖的好心情。
  • 要了解一個朋友,有時需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
  • 樹身遭蟲蛀當然也是老樹承受不住沉重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則新聞更發人深思的是
    這是一個怎樣慾望橫流的社會
    越來越豐富的物質享受
    非但沒有讓大家覺得幸福
    反而是漲大的慾望
    撐開了一片空虛
    讓人更急於尋找更多的慾念填補
  • 在蘭嶼的冬季我曾撞見過一次
    不同的是那是在海邊
    在那片貝殼砂反射著月光的岸邊
    那時候年輕的我們似乎並不畏懼寒冷的海風
    站立在銀色的砂灘上
    聊天、嬉戲
    感覺那麼自在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