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球竞彩推荐 - App Store

巫石吉: 才華養於平靜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歌德說:「才華養於平靜,而性格則生於激流。」這兩句話非常有深意哲理,也是我讀書寫作創作書法的動力泉源。

雖然讀書寫作與練書法使我變得孤獨,但在孤獨中我享受心靈寧靜的愉悅。喜歡找尋一個安靜的環境,靜靜的讀書思考,在此當中尋覓一種自然祥和的氣味,讓自己的心靈透過讀書思考沉澱紛紛擾擾的世俗雜念;藉由置身在安靜的環境下,可以帶來內心的平靜,在平靜中可以觀想許多往事,靜下心來寫作與創作書法藝術,較能冷靜的處理寫作時的筆觸筆感,以及揮灑書法展現在宣紙上呈現一種中和的舒暢感,這些需要靜向的心靈提升,讓精神得到優雅的寧靜感懷。

這裡使用的四個名詞皆與「靜」有關,從安靜、平靜、冷靜到寧靜,其中內涵的深意哲思值得細細思索品味。

安靜並非置身山林或偏遠海邊的寂靜,縱然在都市中鬧中取靜的巷弄裡,雖然聽得見車水馬龍的喧嘩聲,自己依然埋首書城,做個快樂的心靈成長者,彷彿外頭的噪音與我不相往來,甚至干擾不到我,只因心境悠遠,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置身在安靜的地方,首先內心要有想靜下來的想法,從事藝術創作是最好的方法,孤獨絕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拿定了主意,有一種寧靜致遠的目標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澄澈心靈,心緒自然平靜下來,古人說:「定靜安慮得。」心平靜下來自然能冷靜處理面對未來的挑戰與難題,不是嗎?

梭羅孤獨在華爾湖畔住了兩年多,每日心領神會地欣賞平靜的湖面,他的心緒也同樣平靜。諸葛亮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水面平靜就像心靈澄澈一般,明朝呂坤說:「天地萬物之理,出於靜,歸於靜。人心之理,發於靜,歸於靜。靜者,萬理精義,萬化之樞紐也。」靜心使心靈精神能通澈無礙,猶如湖水清澈,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不但可以冷靜地思維出萬事萬物的端倪,更能返照自身,此時接近平靜清澈的湖面,彷彿鏡子般照見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不只是外在的自己,更能與大自然的山光水色融合為一,讓心靈的細微處也跟著靈化靈動了起來。

「噢!在你身邊我覺得多麼愉快!我要永永遠遠的愛你,甜美、神聖的大自然,請讓我跟隨你的腳步!」這是西方詩人寫給大自然的一首詩。

大文學家歌德曾經說,自然和藝術,好像總是互相躲避,避免來往。但是,在人們還沒有想清楚這句話之前,它們卻又相遇在一起了。

歌德說明了一個現象,那就是,自然和藝術看似兩條不相交平行線,但事實上卻又融合在一起。如果人的七情六慾是屬於自然的一部份,那麼音樂就毫無疑問的是人纇的藝術結晶了。

藉由心靈與自然合為一體,此時,寧靜便由此產生。當自己透過安靜、平靜、冷靜到寧靜的心靈轉換過程,此中的思維靈感常能因運而生,且源源不絕的天外飛來一筆呢?

歌德所說的:「才華養於平靜,而性格則生於激流。」真是一點也不假,如果以他的曠世巨作【浮士德】,是一部頗富哲學意味的詩劇,描寫一個屢遭挫折,但仍然堅信正義和善良的人的故事,反映的是人類追求生命意義的偉大精神。【浮士德】分成上、下兩部,從構思到完成,前後共經歷六十年。正因其氣魄之大,幾乎不將之完全搬上舞台演出,歷代的戲劇家大都只敢演出劇中的片段。亦由於此劇,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浮土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予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寫成一個不斷追求、進取的理想人物﹔把他的知識、愛情、政治、藝術、事業等五大發展階段,都寫成以封建政體腐敗、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滅和「理性王國」藍圖之虛妄為主體內容的悲劇階段﹔成為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悲劇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証發展關系。

可以想見當時寫【浮土德】這部巨作的歌德下了多大決心,他以一甲子的生命時間來錘鍊涵養文學詩文,也就是說,六十年來積鬱在心中的整個文學精隨,心中專一地灌注在【浮土德】這部詩劇,我思考靜默中發現到,這部【浮土德】彷彿在寫歌德的自傳,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個深居學術象牙塔中,終至垂垂老矣的人物。面對即將朽壞的身軀,浮士德有非常多的懊喪,他覺得人生彷彿還沒有開始就要結束了,他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學問,卻對人生體驗品嚐太淺,卻對知識有說不出的厭倦。煩惱之餘,魔鬼適時出現,引逗他出賣靈魂,交換條件就是讓他的人生重新開始,給他機會去品嚐所有過去為了知性而放棄的體驗。

浮士德在當時,其實是胸懷大志的,他說:「我要投入時間的急流裡,我要投入事件的進展中….快樂對我而言並不重要,因此我若在某瞬間說:「我滿足了,請時間停下!我就輸了。我要用我的精神抓住最高和最深的東西,我要遍嘗全人類的悲哀與幸福。」

歌德要用他六十年的平靜心靈與創作精神,試圖在【浮土德】身上表露出最高最深最遠的不朽文學藝術靈魂。

事實上他做到了,一般人用心沉澱心靈,花個幾年心血寫一本書已經稱作嘔心瀝血之作,,可歌德不這樣認為,就像康德所說的:「好的經典需要時間的沉澱。」聯想起達芬奇畫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前後從構思到完成作品費時三年的時間,在作畫時還要培養作者與蒙娜麗莎的氣氛與好心情,試圖呈現出最自然優雅的感覺來,也許感覺不對了乾脆休息不畫,直到在平靜的氛圍中繼續不朽的畫作,直到完美的藝術作品產生。

中國書畫好像缺乏這種花費很長時間的曠世巨作,然而如果你能了解東方藝術的意涵,便可體會其中的奧妙之處。東方藝術的美學著重在線條與空靈之美的呈現,往往一揮而就的優美線條,或者是渾厚內斂的線條形象美感,卻是創作者一輩子扎實基本功夫與心靈昇華後,藝術情感的綜合完整呈現。

我們看到懷素的草書【自敘帖】後,會感動的不知如何表達內心的震撼。那是他頓入空門勤奮苦練的結果,加上研習佛法的身心靈修練,才能在當時一段時空中盡情揮寫出龍馬奔騰,美感靈動的狂草線條來,誠如懷素在【自敘帖】裡書寫到:「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在揮灑的當下,眼中與內心似乎無我無物,只有飽滿飄逸的線條才是他內心孤獨心靈的展現,把滿腹經綸的藝術涵養,豪邁雄奇的個性,表現出內斂書法藝術的氣魄,藉由手中的軟毫,揮寫出「縱橫天地寸草間」的歷史磅礡巨作來。

歷史是最公正公平的裁斷者,他會給真誠真心的藝術創作靈魂最高的肯定,最熱烈的掌聲。就像歌德說的:「我的作品,老實說可能不怎麼受一般人的喜愛,但是如果只為譁眾取寵獲得一般大眾的喜愛而寫作,那就本末倒置了。我的作品並不是為了迎合群眾而寫的,而是為了某些能理解的人而寫的。」

這就是歌德筆下所說的:「性格則生於激流。」歌德之所以為歌德,乃在於他的真性情,真誠地表達在他的書裡,他的詩中,他的字裡行間,以及他豪邁的文學氣魄中。

印度詩聖泰戈爾所說的:「所有民族都有義務將自己民族的東西展示在世人面前。要懷抱偉大的胸懷,超越眼前的局部需要,自覺地承擔起把本國文化精神的碩果奉獻給世界。」這種文學創作的視野不只在歌德身上看得到,英國的莎士比亞,以及後來日本的川端康成,無不是如此。

這樣的歌德啟示我們,想要成為世界性的文豪,想要在世界文學中佔據一個難以撼動的立足點,就必須熱愛自己的鄉土或文化,必須植基於自己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尋求成長!

這不只是「性格則生於激流」的個人風格而已,而是整個德國當時代的代表性文學藝術精神。

看看這些劃時代的文豪,他們身處孤獨,熱愛孤獨且享受孤獨的創作樂趣。孤獨使思想更為深刻。使靈感更加靈動了起來,如果一個人的性格過於偏重精神層面,那麼他的思維將在靈魂聖化的境界之中。

在孤獨的時代中,有不孤獨的思考層面。最重要的是:「不可喪失掉自己的風格風骨,不能忘記自己的國家正統文化,將自己思維的風格融入文化精華的內涵層面中;這才是真正富有藝術生命的文學魂魄,才是我心中理想的藝術創作精神。」

終於若有所思的會心一笑,悟到一個念頭:「此生原為讀書寫書來。」這當中的讀書寫書可包涵很多層面,端賴常常看我文章的讀者朋友心靈神會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 一個一個房間打掃,牆壁,天棚,各種物件兒,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務必做到乾淨、整潔。兒子很是仔細,就連燈泡都擰下來,一個一個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帶回的邪黨報紙,該燒的燒,該丟垃圾點的丟垃圾點,不能讓它散發毒氣。掃灰,也叫「除塵」,或「出陳」,走出舊的藩籬,除陳迎新,多好的寓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