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一位朋友說,他從女兒國中一年級起,便每年利用生日那一天,寫一封長信,做為孩子的生日禮物,我當時聽了好感動,心動之餘,便行動了;當時女兒正要升上國一,我便承諾,這一年開始,每年寫一封信,與他天南地北聊著,以下是第一封。
「親愛的如─
爸爸一直很想給你寫一封長長的信,把千言萬語,一次說個清楚,我想生日應是最好的時間,尤其在你看來似大非小,有些青春,有點狂飆,有點大人,有點小孩,有點調皮,有些無賴的年紀裡,寫它特別有意思;爸爸好想告訴你,你真的長大了,這封信算是成年禮;我雖非偉人,但很想用曾國藩寫家書的心情,與你這位心肝寶貝天南地北聊一聊。
人生路真的好長,何妨慢慢來,學得紮實,一點一滴來,要比花拳繡腿好多了,學校只是一種訓練,教你準備好應付社會,成績只是一種效標,提醒那裡會,那裡不會,它並非一個人優劣的代名詞,千萬別使自己淪為成績好學問差,有文憑沒能力的笨傢夥。
那就該讀書,我的意思是養成閱讀的習慣,即使每天只讀一頁書也叫讀,爸爸己有二十年的閱讀習慣,再累也要讀篇文章,二十年有太多機會使人成為大學問家。
但讀死書最多只會讓你得到職業,但人生還有一樣功課叫做志業;職業會退休,但志業是永恆的貫其一生。
爸爸的職業有過主任、總編輯、編輯、心理治療師等等,但作家、文人,或者單純的活得像人,則是志業;只會讀書、考試的人,未來也許可以擁有職業,但不一定活得像人,但有志業的人不同,他們相信慢工出細活,一步一腳印,慢慢來走得久。
什麼是志業?
慈悲的人。
關心環保。
保護河川。
爺爺以前常說,人可以沒學歷,不能不讀書,可以少文憑,不可少志氣;我也覺得如此,至少骨氣要足,志氣要高,勇氣要夠,三氣合一,人生歡喜。
人生絕對是一種歷程,不只是來去之間,過程永遠勝於結果,有人的一輩子只活在兩個端點之間──只有來去;我希望你們不管端點,只管活得精彩。
有位哲學家說過,人生有兩本書不可不讀,一本叫自己,一本叫做大自然,讀自己的性向、興趣、能力,得以演活自己,讀懂大地肌理,可以學會謙卑、虛懷若穀,海納百川,做到懂得包容的人。
人不可能什麼都會的,因為宇宙太大,人太渺小,一種變種細菌,醫學家都束手無措了,何況地球裡還有上億種不知名的細菌,人又知道多少?偌大的海洋裡,太多隱藏的生物,人根本從來不知。課本裡的知識只合適考試,但你必須學會的是活用。
人生有時也很快,一下子你便快成為大人了,爸爸不可能永遠陪你,當你羽翼豐富時,便將居臂高飛,我根本無力置喙,難以阻擋,那時的人生便是你的,由你自行彩繪,爸爸能做的只有,加緊腳步教你一點本事,一點正確觀念,一點思想,好讓你成為會釣魚的人。
你一定覺得爸爸比較吝嗇,錯了,我只是想更盡責的送你生活智慧,因為未來太不確定了,你不一定會是個很會賺錢的人,或者也許未來經濟很差,根本賺不了錢,那麼你該學會的省,知道分分毫毫的錢都是辛苦賺來的,不是從天而降,花多的人,必須賺多,但錢 實在不好賺,這些便淪為偷、搶、騙,或者淫亂之人,花少便可賺錢,還可活得好。
否則一輩子都在工作賺錢中,就無閒休息,無閒看山看水,無閒體會生命,無閒花風花雪月,將無異於機器人,不是嗎?
我想與你談談偶像,我有很多偶像,每個人在我心中都留下一些烙印,影響極大但崇拜的理由與眾不同。
史懷哲醫師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號稱非洲之父的他,想必很聰明,答案卻非如此,他大學並未如願考上,後來是因拉了一手優雅的手風琴被大學校青睞,而唸了大學,主修歷史,三十歲才改唸醫科,三十八歲畢了業。
三十八歲,在醫學院中他算老傢夥,但他並未服老,而且愛也不必稱老,最後卻成了舉世聞名,無人可取代的慈悲醫師。
印度的國父叫甘地,號稱聖雄,很多人以為他一定是位偉大的革命家,其實他是和平主義者,倡導和平革命,四十歲之前,他是個紈褲子弟,以為自己是英國,一切以英國為尊,之後才明白,無論自己如何變裝,終究是個印度人,開始倡言民族自尊理論,成為有名的聖雄甘地。 四十歲,人生過半,但對甘地來說才開始,大器晚成,終究成了。
劉奇偉以九十二歲高壽離開人間,他的一生驚彩絕倫,筆墨難書,既是工程師,也是人類學家,冒險家,還是畫家;他的畫無師自通,三十八歲才拾起畫筆,六十六歲才畫出名堂,畫出在畫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十八歲學畫,有人說老,但劉老先生不服老,他說一點也不遲。劉奇偉曾說,人生是一條長路,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問題只在於你開始嗎?
他的意思是說,你開始想演活自己了嗎?
沒錯的呀,人生總有順與不順,好與壞,優與劣……沒有人是全才的,大文豪懠慈與蕭伯納,常常寫錯字;藝術家畢卡索與心理學家榮格的數學奇差,發明家愛迪生根本不會唸書,愛因斯坦有學習障礙,發明蒸汔機的瓦特以笨拙聞名,但天生我才必有用,他們最後都在自己的領域裡彩繪一片天空。
幾度峰迴路轉,最終都到了彼岸,應驗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俗諺,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些乍看之下並不傑出的人,擺脫生命摩咒的理由是什麼?奇蹟?
不!人生不能老是靠奇蹟,即使真有奇蹟,那也是自己創造的;有人說,盲人海倫.凱勒的成功是奇蹟,儲一但我深深不以為然,海倫凱勒說過,我們最可怕的敵人不在懷才不遇,而是妄自菲薄的認定自己是何種人。
決心做自己,誰都不能小看你。
沒手沒腳的乙武洋匡說,他不需要憐憫,因為他什麼都行。 一位用腳作畫的畫家說,請看我的畫,不要可憐我的人。多有骨氣呀,如果奇蹟真的存在,這正是奇蹟。
自信是最重要的關鍵之一,這些人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他們相信自己是世上唯一與無可取代的;我就是我,只要有特色,就有希望。
書也許沒你唸得好,但我會畫畫,而且很棒;說出這話的人,便很有自信;你該想一想的是,你有什麼事足以引以為豪的。
做對了就要堅持是達爾文的信念,他從小喜歡化石,一輩子從化石中找尋秘密,為了找尋更多資料與解答迷團,他登上了小獵犬號,最後寫成進化論。興趣激發潛能,讓達爾文演活自己。
一九六五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叫費曼,聽說他是個頑童,常常突發奇想,不會默守成規,以為什麼事都有許多可能;人就是要在所有不可能中,找出另一種人可能。心理學家稱這種想法的人,為創意人。
我不相信,有人什麼都會。
我也不相信,有人什麼都不會。
但,你有必要知道,自己會了什麼,那叫專長;把專長化妝成神靈活現的人叫專家。
希望演活自己的人,絕不可遺漏體力;心理學家認為體力是人生的續航力,有了它的人陽光燦爛,少了它則蠟燭兩頭燒。
天生我才必有用,真的!我認識一位瞎眼、年邁、佝僂,殘缺一手一腳的人,竟是個身手矯健的漁夫,如何辦到的?他的答案就是演活自己,他不想浪費時間與命運爭辯,那是無濟於事的,他常說:「自己看得起自己,比別人看得起你重要。」
長大了,我希望你能演活自己,演活人生。
頑皮老爹」
女兒用很酷的表情接下我的手紮,又很不屑的告訴我:會看啦;很久之後,才讓我知道,當時很感動,這就夠了。
孩子今年的生日,我想你也該寫寫信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