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奸巧天不容 欺人謀財招惡報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四川人黎永政,擅長製作斗和秤。他根據客人的要求,對斗和秤的大小和輕重隨意增減,而且要收取比平常貴一倍的價錢。只要有人出高價,他便甚麼樣的斗和秤都做。許多不顧天理道義的小人,紛紛登門請他製作。

古人有詩說:「越奸越巧越貧窮,奸巧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奸巧得,世間呆漢吸西風。」要知道天理昭彰、善惡有報,只有行善積德的人才會得到福報,作惡失德的人只能是自招災禍和天懲。

可惜黎永政不明白這個道理,他為了謀取不義之財而「逆天叛道」,結果與兩個兒子後來都變成了瞎子,而且五個手指受傷殘廢,最後手節掉落而死。

那些為了眼前小利去做不好事的人,失去的卻是真正的「大利」。這在修煉界中看的更清楚,法輪佛法李洪志老師告訴我們:「君、臣、富、貴皆從德而生,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精進要旨》-富而有德)所以我們怎能不以行善積德為本呢?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在我們對於那些年紀老,但時常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人老心不老的老人家,說他們是“返老還童”。事實上,這個成語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 鄭板橋52歲時才得一子,因此對孩子十分鍾愛,但不是一味溺愛,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濰縣任官,寫信給鄭墨要他代自己好好教育兒子,防止刻薄急躁等壞習氣,並要求剛剛6歲的兒子對師長有禮貌,對同學關心。
  • 錢穆對傳統文化始終抱有一種溫情的敬意,認為歷史是一種經驗,是我們整個的生命。這種生命不僅僅是自然的和物質的,更是歷史的和精神的。錢穆一生受曾國藩影響頗大,平生最欽佩諸葛亮之謹慎,王陽明之知行合一,曾國藩之通經致用,而於曾國藩可謂貫穿始終。
  • 在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關於中西文化的爭論,已經延續160多年,自五四前後到現在,也已經延續八九十年。但是,這個爭論,迄今仍然沒有結束。尤其非常不幸的是,自五四運動以來,這種爭論,往往變成東西文化的垃圾之爭。崇尚西方文化的人們拿來西方垃圾說:這個優秀!抱住中國傳統文化垃圾的僵屍們則指著手中的垃圾說:這個優秀。很少有人真正選擇西方的精華和東方的精華,更少有人把兩者結合起來,當然更沒有人在結合起來後再進一步創新發展,創造出新的先進文化。
  • 阿豺說:“你們知道嗎?一支箭很容易折斷,眾多的箭在一起,就難以折斷,只要你們同心協力,社稷就穩固了。”
  • 戚景通嚴厲斥責了他這種圖虛榮、講排場的想法,並告誡他:從小貪圖虛榮,長大就不能做大事。戚繼光接受了父親的批評,領著工匠,就安了四扇雕花門。
  • 王華在任當官時,有人把別人做的事誣陷到他身上。有人勸王華申辯澄清這件事,王華說:“這是我同年好友做的事,我如果申辯澄清了,這就成了攻擊朋友的隱私和過錯了。”所以王華就始終沒有申辯。
  • 3月至4月的紐約,是世界各地古玩商、古玩收藏家的“朝聖地”。除了蘇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兩大國際拍賣公司的春季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國際亞洲藝術博覽會 (The International Asian Art Fair,簡稱亞博會)和太平洋亞洲藝術展覽會(Arts of Pacific Asia Show)的兩個國際古玩展,也令東方的傳統文化和藝術魅力倍增色彩。其中在紐約67街上第七軍械庫舉行的第11屆的亞博會,今年更爲亞洲古玩收藏迷們帶來幾大驚喜。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