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購地成本大增 營建業者調整因應策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文忠台北一日電)有地產界「F4」美稱的宏普建設、興富發建設、華固建設與長虹建設,今年以來雖仍有購地需求,但在國有地標售價位屢創新高,購地成本大增,及國有地可能不再標售下,這些建商被迫轉而以自行開發為主要發展方向。

這四家高獲利上市建商中,宏普、華固與長虹三家建商,幾乎只在台北市推案,宏普與華固喜歡在北市大東區推案,內湖與南港更是推案的主力地區,以329檔期觀察,宏普在內湖推出總銷金額15億元的「蒙田大道」案及總銷金額10億元的「上隱」案。

華固則於今年2月買進內湖康寧重劃區2100坪土地,耗資21.8億元,預計5、6月間可推出總銷售額30~40億元的大坪數豪宅案。

除了內湖是宏普與華固的主戰場外,華固更在有三鐵共構的南港地區深耕,今年 2月推出的「蒂芬尼花園」案已銷售一空,緊接著即將再推出總銷6億元的新案,下半年還有北市中山區長春路的都市更新案,總銷金額達30億元外,另有總銷10億元的內湖「香草花園」系列亦將公開。

除了華固與宏普長期在內湖角力外,目前華固與興富發、長虹也在大直重劃區短兵相接,長虹較早堆出總銷15億元的「長虹願景」案已銷售近九成。華固則於3月初推出總銷16億元的「明水御」案,興富發則於329檔期推出總銷20億元的「大直Desire」案,三家上市建商在大直互別瞄頭、搶攻業績。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表示,觀察前述四家公司最近的推案狀況已產生微妙的變化,其中,華固與長虹兩家公司,都是從內湖科技園區的廠辦大樓市場起家,因近年內科廠辦市場的飽和而轉戰住宅市場,在住宅市場闖出一片天後,現在則因北市住宅土地取得不易,華固與長虹又不約而同,將於今年再重返廠辦市場推案。

以長虹來說,今年1月,以13.13億元買下內湖的土地,就是準備蓋廠辦大樓;華固也正積極在內科與南港兩區尋找土地,打算重回廠辦市場。

興富發建設自從去年位於信義計劃區的豪宅改小套房大賣後,今年舊曆年推出的小豪宅案「新世界」亦銷售一空,使興富發對小豪宅的市場興趣大增,於是反向操作,在房價高檔的換屋住宅區段中,全面推出套房產品,329檔期推出的「大直Desire」與「台北摩根」兩案,就是再以套房面市。

這四家上市建商除了在形象、推案量、銷售率等方面競爭激烈外,在股價與與獲利能力上,也是競爭的重點,根據法人機構的推估,宏普今年每股稅後純益將從去年的3.5元提高至3.7元,興富發將從2.99元大幅提高至5.98元,華固則從7.08元小幅下修至6.4元,而長虹更是要從5.96元再上看7.2元。

永慶房仲集團董事長廖本勝表示,由於目前部份區域仍有供過於求的壓力,加上建商感受到景氣趨緩,今年 329推案已不若往年樂觀,而在土地價格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建商後續推案勢必將成本反應在單價上,但市場對於價格的接受度如何,329檔期內將可視為重要觀察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