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灣米混進口米 農委會加強抽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郭微言綜合報導) 國產米混充進口米販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昨天表示,進口米通關時均經檢驗合格才入關,衛生安全都符合標準,消費者可以放心。但市售食米若混合不同產地來源,依法必須標示產地別及混合比率,農委會將加強市售食米抽檢工作,杜絕混充行為,以維消費者權益。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每年須進口約14萬噸糙米,其中35%是民間進口 ,直接進入市場,政府進口的65%則進入倉庫,再依據國內市場供需情形擇期公開標售。因此,市面上有進口米是必然現象。目前進口米占市場流通量比例大約是百分之八到十。

農糧署表示,依據糧食管理法、糧食標示辦法等相關規定,市場銷售食米若混合不同產地來源的食米,必須標示產地別及混合比率,以供消費者選購參考;違者將被處以新台幣1萬5千元以上、6萬元以下罰鍰。

混合米改善口感 專家難信服

相關糧商業者表示,混合的米和純粹的台灣米,一公斤的成本價差高達八到十元,混合米都有依規定清楚標示,並未欺瞞消費者。愈大的糧商,愈容易銷售混合米,反而小糧商的米,比較不容易出現混合米。業者也說:「比例上基本是70%台灣米,30%泰國香米,這樣的口感跟口味,會有獨特的風味。」

農試所專家表示,台灣米堪稱世界一流,吃起來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政府每年投注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改良台灣米的品種,即使是頂級的外國米,也不見得比得過國產米;業者說混入外國米能夠提昇口感,這點恐怕連專家都很難信服。

因此,消費者以後買米的時候,可得多看緊荷包,除了需注意製造日期以外,還得注意包裝上的標示內容,因為裡頭大有文章,市面上許多包裝米都是混合米,混合的比率影響品質和價格。

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消保官王德明也說,業者最好將相關資訊以清楚字體標示在產品包裝正面,若消費者有任何疑問,也可向各地縣市消保官投訴。@(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