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屬中醫的「外感病」、「外感發熱」、「咳嗽」等範疇,中醫辨證常見為:風寒束表證、風熱襲表證、暑熱侵表證、燥邪襲表證。
(一)風寒束表證
病因:外感風寒(淋雨受涼)。
臨床表現:惡寒重、發熱輕,鼻塞聲重,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無汗、頭痛,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
食療治則: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食療處方:
1.蒼耳子飲
原料:蒼耳子12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薄荷 2克,茶葉2克。
製法:將以上原料研為細末,加適量水煎湯,去渣留汁。
食法:每日分2~3次飲用。
2.神仙粥
原料:糯米100克,蔥白7根,生薑15克,食醋30毫升。
製法:先將糯米洗淨,加適量水煮成粥,再將蔥、姜搗爛,沸後煮5分鐘,加入食醋30毫升,攪勻起鍋。
食法:溫熱服,上床覆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4次。
3.蔥姜豆豉湯
原料:蔥白2根,姜2克,淡豆豉20克。
製法:將原料洗淨,放入沙鍋內,加水1碗煎煮。
食法:溫熱頓服,每日2次。
4.白胡椒湯麵
原料:麵條lOOg,白胡椒末、蔥白各適量。
製法:煮熱湯麵條1碗,加入蔥白及胡椒末拌勻。
食法:熱服,微熱而出小汗。
5.干白菜根湯
原料:干白菜根1塊,紅糖25克,姜3片,
製法:將原料洗淨,加水l碗共煎湯。
食法:溫熱頓服,每日3次。
6.薑糖飲
原料:生薑6片,紅糖15克。
烹法:將生薑洗淨切絲,放入瓷杯內,以沸水沖泡,蓋上蓋。浸5分鐘,再調入適量紅糖。糖不宜多,應有足夠的辛辣味。
食法:溫熱頓服,頻頻飲之。
7.五神湯
原料:荊芥、蘇葉各10克,茶葉6克,鮮姜10克,紅糖30克。
製法:先以文火煎煮荊芥、蘇葉、茶葉、生薑15~20分鐘後,加入紅糖,待溶化即成。
食法:每日2次,食量不拘。
8.草魚湯
原料:草魚(青魚)肉150克,生薑片25克,米酒100克。
製法:將清水煮沸後,放入魚肉片、薑片及米酒共燉約30分鐘,加鹽調味即成。
食法:佐餐服食。
9.蔥豉黃酒湯
原料:全蔥30克,淡豆豉20克,黃酒50克。
製法:先將淡豆豉放入沙鍋內,加水1小碗,煮10分鐘,再放入洗淨、切段的蔥,繼續煮5分鐘,然後加黃酒即成。
食法:趁熱頓飲。
10.薑糖蘇葉飲
原料:蘇葉、生薑各3克,紅糖15克。
製法:將生薑、蘇葉洗淨,切成細絲,放人瓷杯內,再加紅糖,以沸水沖泡,蓋上蓋,悶10分鐘即成,
食法:趁熱服食,每日2次。
11.蒼朮薑糖茶
原料:蒼朮、蘇葉、生薑、茶葉各6克,冰糖25克。
製法:將蒼朮、蘇葉、生薑、茶葉同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去渣。將冰糖加入50毫升水中,加熱溶化,兌入藥液。
食法:分3次溫服。
12.蒼朮糯米粥
原料:蒼朮10克,生薑10克,蔥白10克,白糖20克,糯米50克。
製法:先將蒼朮、生薑煎2次,共取汁200毫升,去渣。糯米煮粥,待糯米粥將熟時,再加入蔥白和藥汁,稍煮加白糖即可。
食法:溫熱頓服。
13.白朮苡仁粥
原料:白朮15克,薏苡仁50克,生薑15克,蔥白15克,大米15克。
製法:先將白朮、生薑、蔥白煎2次,共取汁200毫升,去渣。薏苡仁、大米同煮稠粥,至薏苡仁開裂酥爛時加入藥汁,再煮片刻即可食用,可略加食鹽調味。
食法:宜空腹食之。
【中國食療網】(http://www.dajiyuan.com)
感冒的中醫辯證食療之風寒束表證
蟲二
標籤:
感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