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紐時﹕臺灣再一次提高聲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紐約時報3月16日刊登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特約撰稿人艾斯特-潘(Esther Pan)的評論文章,該文章以問答的方式分析了台灣海峽兩岸的關係。以下摘譯部分內容:

◎中共與台灣近來的緊張關係有多嚴重?

正當台灣總統陳水扁持續挑戰中共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的說法時,中共與台灣最近都提高了音量。陳水扁現在可能看到堅持獨立議題在國內政治上獲得的利益。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資深研究員黃靖(Jing Huang,譯音)說:「情況可能沒有看起來那麼緊張。」其他專家也認同最近不太可能發生危機。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伊克那米(Elizabeth Economy)表示:「我傾向於將這看成是較大格局的一部份─中共拒絕與陳水扁對話,而陳水扁利用此一缺乏對話推展自己的國內議程。」

◎什麼是國家統一委員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是由前執政黨國民黨於1990年設立的象徵性機構,其設立是對中共和台灣支持統一的強硬派的一種安撫性動作。國家統一委員會的任務是訂定最終統一的指導方針。此一指導方針於1991年公佈,它指出,統一必須是循序漸進的,而且只有當中國自由、民主和均富之時才有可能發生。

◎陳水扁廢除國家統一委員會的決定有多大的意義?

陳水扁於2月27日宣佈國家統一委員會停止運作。該委員會已有6年未召開會議,但是停止運作國家統一委員會與統一指導方針給陳水扁帶來美中雙方的嚴厲反應。

◎陳水扁在台灣的政策得到多少支持?

陳水扁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僅以39%的得票率勝選,因為另外兩位對手分割了剩餘的票數。2004年,他僅以3萬票的差距再度勝選,當時的選票共有1千3百萬張。

黃靖說:「很少有地方有如此分裂的政治。」台灣幾乎平均地被支持維持現狀但最終統一的泛藍和支持獨立的泛綠選民所分割。

◎陳水扁在國內的政治考量是什麼?

去年12月,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失利,僅在23個選區中的6個中獲勝。這被視為是對陳水扁的期中責難,該黨也同時遭逢一連串的貪污醜聞和國內議題缺乏進展的窘境。很多分析家表示,這次地方選舉的結果顯示民進黨可能很難把握住即將來臨的2008年總統大選。

◎陳水扁在台灣做了什麼事?

專家說,陳水扁在某種程度上專注於台灣獨立,因為他一直不是很有作為的總統。由泛藍聯盟把持的議會在過去幾年中成功地封鎖或是修改了他的大部份提案,造成政治上的大塞車。

◎中共做了什麼事?

正當中共一直向台灣反對黨領袖招手時,它試圖孤立陳水扁並取得美國的支持。去年3月,中共通過反分裂法將台灣宣佈獨立視為非法,並將使用非和平手段統一台灣合法化。後來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反對黨領袖紛紛被邀請訪問大陸並受到高規格接待。儘管有人認為這些訪問改善了中台關係,但是評論家認為這是對陳水扁的有意侮辱。

中共也試圖藉由加強兩岸的接觸贏得台灣人民的心。兩岸交流和經濟互動越來越頻繁─在最近幾年內已有超過1千3百萬台灣人到過大陸,而有超過25萬大陸學者專家到過台灣旅遊。專家表示,作為討好對手的一部份,中共領導人已經學到回應他們的挑撥性動作時要深思熟慮。

◎兩岸貿易的角色是什麼?

1989年,兩岸開始正式通商,當時透過香港的兩岸貿易額約有390億美元。到了2004年,兩岸貿易額已成長至620億美元。2005年的數據預期會超過700億美元。台灣對大陸投資的官方數字大約介於420億美元到1200億美元之間(包括透過第三國或是公司法人的投資)。

中共將經濟上日益增加的互相依賴視為統一的前兆,但是支持獨立的台灣領導人將其視為自治希望的負擔。傾向於維持現狀和國民黨的台灣商界一直對陳水扁最近支持獨立的舉動保持緘默。

◎美國在中台關係中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總統布希於2001年就任後發表強烈的聲明支持捍衛台灣,此舉被視為美國傳統的策略性模糊政策轉向強調台灣利益。然而,專家表示,近幾年來,美國支持台灣的立場已逐漸偏移,因為對美國而言,中共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變的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伊拉克戰爭後更是如此。

美國對台灣採取較中立的立場受到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支持。他似乎專注於接受維持現狀的關係,防止台灣獨立然後將統一視為長期目標。專家表示,中共試圖與美國共同處理台灣問題。美國官員在兩岸關係上可能必須承受放棄傳統上不介入的立場而改為扮演調停角色的壓力。

正當胡錦濤準備於4月訪問美國時,中共與台灣都在爭取美國的支持。但是陳水扁最近的舉動對於其與中共或是美國的關係而言都毫無幫助。美國與中共有許多議題要談,包括匯率、貿易等,他們不想因台灣問題陷入僵局。黃靖說,台灣人民知道他們需要美國的支持以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