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二十二日電)立法院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上午召開公聽會,邀請醫界專業人士等討論「脊醫師(Chiropractic)法草案」。主席、召集委員徐少萍表示,法案最爭議的「醫師頭銜」可再討論;但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十一個醫學專業團體都持反對立場。
台灣凱羅健康協會理事長李啟銓表示,Chiropractic中文譯為「脊骨神經醫學」,主要治療方式為「非侵入式治療」,意即不打針、不開刀、不吃藥,以替代醫學精神發展出「整合式脊科檢查」,只採用觸診方式治療患者。
他指出,美國聯邦政府健保單位及勞工局皆定義脊醫師為醫師階級,且明確賦予診斷權、第一線與獨立醫療權等;一旦取得學位授予「脊骨神經醫學博士(Doctor of Chiropractic)」,通過考試授予「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兩者英文相同。
中華民國中醫傷科醫學會理事長黃蕙棻反駁,Chiropractic 的中文翻譯絕對不是脊骨神經醫學,而是「手療術」,在美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位是「另類療法」,不是正統醫學。
她表示,「 Chiropractic 是反科學的,加上訓練時間短,最長不過三年四個月,養成教育品質堪憂」;在發表學術著作方面,論文數量少、文獻證據力低,且幾乎是個案研究,跟行之有年的西醫或中醫相比顯得較不科學。
親民黨籍立委黃義交(台中市)說,經美國在台協會(AIT)幫忙蒐集相關資料發現,脊醫師在美國並非屬聯邦層級,而是州層級,當地對脊醫師的定位仍在爭論中,台灣有沒有需要走在最前面是可以思考的。
民進黨籍立委賴清德(台南市)表示,台灣大學心理系成立逾二十年,立法委員才開始制定心理師法,並於第五屆立委任內通過;脊醫師也應先在國內有學校、科系,才能逐步發展出證照制度。
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台北市)認為,尊重醫師專業,但假如脊醫師是「醫師」,就要取得醫師執照;只要能通過醫師執照考試,其他就好辦。
徐少萍(基隆市)表示,委員會下午將大體討論脊醫師法草案,仍有協商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