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債務協商
【大紀元3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靚慧/特稿
近來銀行業者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向主管機關「喊話」兼「懇求」,務必設法消除民眾對債務協商的預期心理,因為發卡機構經由數據統計已發現,宣稱「還不出錢」的持卡人已愈來愈多。
排除真正因為銀行緊縮信用而「轉不動」的卡債族,多是刻意延滯還款,進而要求發卡銀行降低還款條件的客戶。
雖然銀行公會臨時理事會決議,即日起自4月10日前,遞件申請的債務協商案件,在協商期間免收利息,希望藉此讓有卡債負擔民眾願意提出申請,但對於許多民眾「預期」未來有更佳的解除債務方案,銀行業者仍然相當擔心。
比如,銀行公會歸納近來接獲客戶的來電詢問發現,想了解如何申請債務協商的人少了,而是「破產法何時通過?」「公益AMC(資產管理公司 )會不會收買我的債務?」
此外,日前銀行局長曾國烈宣布:「只要願意協商,銀行都會受理。」也讓許多僅欠1、2家銀行債務,月收入仍有2、3萬元,負債比低於20倍的卡債族,也要求協商減息。
銀行業者每月因現金卡、信用卡的轉銷呆帳金額,近幾個月來節節走高,讓發卡機構更擔心的是,延遲繳款7天及延滯1個月的案件大幅攀升。
如果主管機關對於這些「民意」的回應,無法站穩立場,盡是要求銀行不斷地放寬協商條件與門檻,甚至為求效率,將發給新聞媒體的「新聞稿」當成行政命令來使用,最後讓債務協商機制崩盤的推手,恐怕會是主管機關自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