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上天賜予的天賦可能是有限的,但是每個生命的潛能卻是無窮的。
以賞識的心態教育孩子,搭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激發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特長,自我覺醒,這確實是很多家長從未意識到的。有一句話可以視之為真理:家長用賞識的心態教育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傑出的天才。
卡爾.威特在《兒童早期教育》中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潛能藏在每個孩子身上,但往往是父母親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讓孩子幸福,你就必須處於幸福狀態,讓孩子自信,你必須自己自信。」「欣賞教育」的提出者周弘說:「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賞識來到人間。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在一次調查中,當問到父母目前孩子們面臨怎樣的問題時,他們毫不猶豫地說:「毒品、酒精飲料、嚴重營養失調、肥胖、意志消沉等。」據巴西十六座城市的調查,15%的兒童患有肥胖症,58%的青少年至少吸過一次毒,70%曾過酒精飲料。據瞭解,雖然這些問題有著複雜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這些青少年缺乏自信心。如果孩子有充足的自信心,他會相信別人喜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戰勝各種挑戰。如果自我感覺很差,他會認為自己什麼事也做不好,得不到別人的愛,因此而膽小怕事,缺乏創造和主動精神。
大陸名教育家周弘的女兒周婷婷是個聾啞兒童,可是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兒不能成材,因此他開始積極的探索,在女兒剛開始學說話時,根據口型發音的婷婷說話有些古怪,他擔心地問爸爸:「我的聲音好聽嗎?」周弘笑了:「你的聲音好像一串串珍珠,捧極了。」
周弘將美國天才兒童行為表貼在黑板下。當婷婷讀書忘了吃飯時,周弘就欣喜地將她拉到黑板前:「孩子,你看,你符合天少兒童第一條,讀書廢寢忘食。孩子,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當八歲的婷婷背出了圓周率時,周弘說:「你就是天才,這就是證明。」
當婷婷有一次數學不及格時,周弘笑著說:「太好了,你不是要當海燕嗎,現在暴風雨來了。」
每篇作文,周弘用紅筆將好句子劃出高聲誦讀,讓全家熱烈鼓掌。周婷婷高興得夢裡都想好句子。結果十歲孩子就與父親合作寫書,國中時就寫出讓同學用手電筒躲在被子裡偷看的六萬字的科幻小說。
婷婷的智商是一O五,遠低於所謂天才兒童,遠低於所謂的天才兒童的一三O。但周弘告訴婷婷:「智商只能測記憶力,無法測悟性、靈感,而你正是這方面的天才。」
周弘說:「不是我了教育孩子,是孩子教育了我。對於父母來說這樣的機會只有一次。因為我們無法教育自己。我們所受的教育是「苦難教育」,讓我們對任何事都從負面思考,對苦難的想像力無限放大,這不准那不准,任何事情都往壞處想,我們對美好的感受力沒有了。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處想,我的女兒一會說話,每天早上對著大地說:「小草你好,大樹你好,花兒你好。」而我們父母每天都處於焦慮中。孩子用生命帶給我們一個機會。和女兒在一起使我一點點成長,我將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撿了回來。我是世上最不幸的,女兒是殘疾;我又是最幸運的,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撿了一寶。」
有很多人在評價周弘的成功時說,這並不是周弘的成功,而是「欣賞教育」的成功,是他一直向女兒灌輸的「你很優秀,你得棒」的觀念,最終激發了女兒無窮的潛力,使一個聾啞兒童,最終取得了很多正常孩子都無法取得的成就。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盧勤曾在她的專題教育講座中提到:「人的一生會聽到許多評價,但是父母的評價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塊基石。父母肯定孩子,孩子才會自信。不要拿他和別人做比較,而要努力發掘自己孩子的長處。哪怕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誇奬:『你真行!』這樣,孩子在正面評價中長大,得到表揚之後會更努力;如果家長總說『你不行,不如別人』,孩子就真的覺得自己差,他就真的不行了。所以,家長們要經常對孩子們說『太好了!』,『你可以的!』,告訴孩子『你最棒!』。家長尊重和欣賞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自信,自信才能健康成長。」
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不是正面鼓勵孩子,相反的,而是抓住孩子的一點小小的錯誤,就聲色俱厲地批評,其實這是很不對的。孩子幼小的心靈可以更多地承載誇奬和掌聲,卻往往很難承受一點點的批評,這會使他在內心建立起的自信心很快倒塌。當然,你可批評孩子,但是做事情要講究方法,批評孩子同樣需要方法。真正好的方法是即解決了問題,而又不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是一種做家長的藝術,需要每個家長都去認真地摸索。
轉載自:德威出版《決定孩子一生美德敎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