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靠谱 的博彩平台- 线上博彩全攻略

巫石吉:有詩有畫、有書有文、有情有意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1日訊】蕭伯納說:「倘若你有一蘋果,我也有一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 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 但是,假如你有一種思想, 我也有一種思想, 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 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會有兩種思想。」

今年放寒假前,剛好是自己出版新書時,科任老師們很捧場的踴躍購買,讓我欣喜若狂;ㄧ則平常為了讀書思考寫作練書法,已經無暇與同事們閒聊;再則自己個性使然,喜歡靜靜處在書案ㄧ角,悠然神往於古今哲人、書畫家與文學家們,誠如蘇東坡所言:「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

誠然最高興的是:心血的結晶有了共鳴,剛好過年前大家需要用到春聯,特別到筆墨莊買了不會褪色的紅宣,請有需要的同仁可以一人選一幅。

剛開始只有兩三個同事過來選擇他要的內容,想想還蠻輕鬆的書寫,才寫不到兩幅,便發現人潮開始往這裡靠近,然後是一陣陣讚美聲,文聲鼎沸,才感受到甜蜜的負荷。

最後因為排的同仁很多,只好請她們先忙其它事情,等我書寫好再饋贈給妳們,有的同事開始回到自己的位置忙著計算成績,有人則留下來欣賞自己揮灑的筆意墨香。

懷著思古之幽情,會心地寫下一幅幅古意盎然的書法作品,已經不單單只是書寫應景應節之用。當下,我們透過與人分享,讓自己熟練的技巧可以讓更多人充滿喜悅之情;在當下的時空,同仁們充滿歡喜之神情,讓自己也感受到幸福快樂。

小小一幅「吉祥如意」、「富貴吉祥」、「新春賀喜」等內容,透過小篆、隸書的書法字體,躍然紙上的展現出樸實高雅的風華古意,一邊寫一邊感受到沉著痛快的書道箴言,原本真正的沉著痛快需求藉由分享幸福快樂自然產生,美在人心,美在自然率真,美在真誠,美在真性情,美在分享的沉著痛快,快意我心。

剛好有位資深同仁唐老師即將退休,去年曾經答應等榮退時再饋贈書法拙作以為紀念,卻想不到這日子飛快地到來,聽了她在榮退餐會中談到自己:「二十五歲開始教書,服務二十五年退休,今年剛好滿五十歲。」簡單明瞭,清晰易懂,直指核心的幾句話,那是她透過潛移默化的文學造詣所散發出來的簡單思維,不凡智慧。

聯想起白居易五十五歲時寫下的一首詩:「五十年來思慮熟,忙人應未勝閑人。林園傲逸真成貴,衣食單疏不是貧。專掌圖書無過地,遍尋山水自由身。儻年七十猶強 健,尚得閑行十五春。」突然想寫這首詩送給她作為榮退的書法贈品,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深厚意境,誠如陶淵明在《飲酒詩》的最末兩句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當我親手交給她時,談了這首詩的意境,唐老師她慧心地頻頻點頭,似乎詩裡的情境就彷如她此時此刻的心情,知音難尋,每每有難遇知己的遺憾,當她透過白居易這首詩的字裡行間,靈遇古詩人的古樸風格,不落俗套的優雅詩心,彷彿有久逢知己話太少的感慨,不過沒關係,遇上了,就不晚!

當天近中午時分,她欣喜地回贈一幅三尺六尺全開的山水畫作品,換我欣喜若狂,非常喜歡古代書畫作品,自己也收藏有不少的書畫佳作;這幅水墨畫將之掛在客廳裡,望塵莫及地欣賞此畫家所題的詩《翠巖飛瀑》:「雨過飛泉下碧湍,長松落翠草堂寒,何人能識高人意,溪山青上獨自看。」

詩意裡的自然景致表露無遺,雖然曲高和寡的心靈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那也無妨!可以站在山上的置高點,坐擁縹緲凌空的虛無靈秀之氣,感動感懷思古之幽情,聯想起詩聖杜甫的《望岳》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當然杜甫的《望岳》詩意氣勢更勝《翠巖飛瀑》這首題畫詩,但這兩首詩卻都有一個共通點:「孤獨靜思,悠然神往。」詩有盡而意境無窮深遠,讓讀者心領神會卻意猶未盡,享受孤獨獨思的樂趣,美在詩中有真意,美在孤獨的思維品味,美在激盪出讀書人的風雅不俗,美在契合的感通無極時空。

其實,詩人真正的孤獨在一種與自然情景中的寂寞與孤單「賞心悅目,至於中和」的境界。在孤獨中,詩人可以憑著想像,構思出一種超越自然景象的空間感,讓讀者雖未臨景秀之地,也能身歷其境享受詩人心靈的饗宴,讓時間空間的鴻溝也縮短了距離,恣意於擁抱山水之真情心靈,卻能神遊其中。

一首詩,一幅畫,一片真性情,換來一篇真誠的文章;文章裡有詩有畫、有書有文、有情有意,真是詩情畫意,書畫詩文,讀書人的文采意境,透過分享產生的一系列富有詩文情意的真實面貌,經由當下的時空,靈化成永恆的美麗記憶。

我們才有機會偶遇相逢,人生之至善與純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讀了尼采的哲學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學思考原則中,尼采只確立兩點:
  • 培根說:「人即心靈,心靈即知識。一般人知道些什麼,他就是什麼?」
  • 愛因斯坦說:「在閱讀過程中,他找到了閱讀的方法,在所閱讀的書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
  • 康德認為:「沒有感性, 則無對象呈現給我們。 沒有悟性, 則對象無法被思考。 沒有內容的思考是空的, 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的。」
  • 泰戈爾的這首詩頗耐人尋味,讓我聯想起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裡的一段話:「至少體驗一次大挫折,學習承受失敗,並且學會反抗。據說,從没有摔過跤的人不會真正學會騎馬,好鋼經得起烈火燒冰水淬。
  • 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傳取名為《墓中回憶錄》,對此一般人似乎很難理解。一個人預先置身于墓中,從死出發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就會具備一种根本的誠實,因為這時他面對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對他人時才需要掩飾或撒謊,自欺者所面對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生命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閱讀思考上,愛默生說:「創造性的閱讀。」閱讀不只是創造力,既然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當下就是生命的永恆,我們更需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 這大概是自己最近一段日子的寫照,終於明瞭嘔心瀝血的創作過程為何!生命是「必須不斷自我超越的東西。」尼采認為:「人生的偉大肯定者應該兼有『堅硬的骨頭和輕捷的足。』」我發現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尼采的這段話只對了一半,堅硬的骨頭如果沒有品質良好的睡眠,只能靠意志力來支撐著疲憊的軀體,有一種無法理解的矛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