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與書摘 「藍海」其實無所不在

序:《藍海策略台灣版》
朱博湧
【字號】    
   標籤: tags:

多年前,與許祿寶教授共同在交大EMBA設計策略管理課程中,接受許教授的建議,將1997年《哈佛企管評論》中金偉燦(W. Chan Kim)及莫伯尼(Renee Mauborgne)合著的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論文首次納入教材。這是我與「藍海策略」的初遇,沒想到因此種下主編本書的因緣。

2005年9月在兩位學者訪台後,「藍海策略」變成顯學,由於天下文化出版社給我機會為該書寫序,加上受邀演講所得到的藍海迴響和熱情,促成我主編本書的動機,同時希望能以個人在創新管理研究者與企業顧問等多重身份,試著從不同讀者的角度與需求來撰寫導論、理論架構和部分個案,並集合資深媒體工作者的智慧,選取代表性的台灣藍海案例,對各個案例的啟示加以分析,幫助讀者掌握「藍海策略」精髓與應用之道。

出版本書的目的有三:首先,當前台灣企業發展普遍遭遇到瓶頸,缺乏能有效成長獲利的策略;其次,金偉燦及莫伯尼教授合著的《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一發行在全球引發研讀熱潮,在台灣也不例外;第三,既然藍海並不侷限於時代、產業、國家、規模與企業歷史,那麼台灣的藍海贏家何在?要成為台灣藍海贏家,該如何有系統地進行價值創新?

金偉燦及莫伯尼教授的《藍海策略》,在他們訪問台灣後掀起一片熱烈研讀與討論高潮,提供台灣的企業家除了以競爭為主流的思想外有另一個策略思考的方向。然而,在《藍海策略》這本書中所舉的例子,多為西方的公司,例如瑞士的帥奇表(Swatch),美國的西南航空及澳洲卡塞拉酒廠(Casella Wines)推出的黃尾袋鼠([yellow tail])葡萄酒等。書中所舉的亞洲例子,也不外乎是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及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等,對台灣與華人世界的企業家與學術研究,實為美中之不足。

每個企業或個人都有自己的藍海

既然藍海存在不同的產業、時代、國家,也不受限於公司的大小及歷史,台灣是否有利用藍海策略成功的企業呢?由於台灣因企業所處的環境和西方公司、日韓財團體系並不完全一致,因此若能有系統整理分析台灣企業的成功案例,勢必可以帶給上述遭遇瓶頸的其他台灣企業,更多的資訊與參考。我們相信,探討台灣藍海贏家的案例與分析,絕對有很大的需求及意義,亦可印證藍海策略不僅適用西方國家或較大的經濟體,也適用在小型國家,尤其是像台灣這樣的環境。如此一來,藍海策略應用的廣泛性,不僅可補原著遺珠之憾,將可刺激處在策略十字路口的台灣更多企業家及公部門決策者,透過這種系統性的創新思維,創造顧客與自己更多的價值。

為何本書挑選這些企業個案呢?書中的個案,包括大公司和小公司、老企業和新企業,領域涵蓋科技、傳產、服務、金融、休閒和公部門。選擇的條件除了必須符合藍海策略所提的價值差異化、選擇性降低成本、創造獨特的價值曲線,以及有效創造新需求等篩選準則外,最主要是希望揭櫫藍海策略是不侷限於公司的規模大小、歷史、產業、時代,每個企業、組織、甚至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藍海,這就是本書的案例選擇設計。

至於如何操作整個的分析架構,建議不妨參考分析買方效益的矩陣,從客戶的使用週期流程、使用期間的考量,如便利性、效率、樂趣、風險等屬性去做有系統的分析,以找到價值創新的空間;再由創新的空間中,利用價值曲線的塑造,選擇特定屬性予以降低、刪除、強化或創造,然後在特殊的象限裡面,找到個別廠商其獨特的價值曲線再加以差異化。

最後,操作藍海策略的組織設計考量,可以從價值創新計畫(Value Innovation Program,VIP)或藍海小組(Blue Ocean Team,BOT)著手,先成立一些組織專案,進而推展到整個公司、甚至跨部門(cross-function team),至於如何提供合作誘因,去除組織推行障礙,促使企業組織從制約性推展到自發性的創新,則是與組織設計及文化塑造相關的議題。

期待藉此拋磚引玉

本書蒐集了十五個案例,結合了遠見及經濟日報的資深記者群及其寶貴的知識經驗,然而,因為編輯本書的時間倉促而篇幅又極為有限,台灣運用藍海策略典範眾多,難免有遺珠之憾。本書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多樣與不同的案例,從不同的產業與角度探討,期能帶給在不同情境需求中的讀者一些啟發。

此外,希望本書能夠鼓勵台灣企業積極進行藍海思考,同時在這過程中能有所助益。顯然地,在很多價值曲線和策略行動分析的深度上是有所欠缺也不夠深入,或許這也是企業家與學者應該把研究「藍海策略」如同韓國三星電子一樣,將之視為一個永無停止的流程。本書若能對華人企業未來的價值創新及藍海策略思考有一些拋磚引玉的效果,將是我們最大的欣慰與成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IKEA停車場外發現的一株寄生植物「列當」,是索羅古德走上植物學家之路的起點,本次旅程也將從這裡出發。索羅古德將會帶領我們,徒手爬上英國與愛爾蘭的濱海絕壁,在崖頂和列當共享落日餘暉;走進南非多肉植物生態區,一睹你絕不會認為長得像植物的鞭寄生……
  • 一個來自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小男孩,他生來即賦有通靈的能力,能看見靈光和靈魂,能看見人身上死亡與疾病的顏色,能感應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然而,他成了父母眼中的「怪胎」,不斷受挫,直到遇見良善請通達的家庭教師派特摩爾先生,才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
  • 尼古拉‧特斯拉,是電氣時代真正的先知!!!他的每一次預言,都能讓世界快速進步至少一百年──只是,人們視他為「科學異端」!
  • 無論如何,我已大致理清了兩岸客家曾家的關係。相信兩岸總有春暖花開的一天,當那一天來臨,我會帶著自由的臺灣客家子弟回去看看先人曾亮寅的故鄉,衷心感謝他當年的當機立斷,率領子孫遠離苦難的中國,投奔黑水溝,移民臺灣。
  • 高智晟承傳了母親的善良、勤勞和堅忍。他做律師,常常是免費為最底層窮人打官司。他走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心想著那些還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所以他告訴妻子,「我覺得我跟這個社會是隔開的,我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因為我掙的錢越多,我的當事人的苦難越多。」
  • 爸,書終於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時間重新認識您,拼湊您,書寫與刻劃您,您又重新活過來了,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臺灣的歷史與未來裡…
  • 話說唐憲宗皇帝元和十三年,裴度領兵削平了淮西反賊吳元濟,還朝拜為首相,進爵晉國公。又有兩處積久負固的藩鎮,都懼怕裴度威名,上表獻地贖罪:恆冀節度使王承宗願獻德、隸二州;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願獻沂、密、海三州。
  • 惠琴最不想去的就是那個地方──鬼仔山。 但她不得不去。 半年的颱風帶來了不少山上的斷木,那一陣子總有人爭先恐後到海坪上搬回濕漉漉的漂流木。惠琴也跟去了。
  • 最大的孫女出生那年,也就是民國七十七年。馬崗漁港新建東、西防波堤109公尺,碼頭170公尺,為第二期的建設;自此,擴建工程完成。漁港有了新的面貌,可阿利的女兒們一一出嫁,身邊除了漁船,似乎越來越安靜了。
  • 馬崗,有臺灣極東漁村的美名,迎接著臺灣本島每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但在歷史的地圖上,它彷彿被遺忘在時空裡,與世隔絕,悄然無聲地消失在浪潮的喧囂聲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