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一日電)陳水扁總統今天出席教育部「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新書發表會,他致詞指出,政府正全面推展對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人、事、物等素材研究,讓孩子們藉由認識自己的土地開始培養愛鄉、愛國乃至關懷世界的情懷,他十分期待青少年台灣文庫系列新書能讓台灣文學內容更豐富多元。
總統陳水扁一日出席「青少年台灣文庫」發表會並致詞。//中央社 |
「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十二冊新書發表會下午在誠品書局信義店視聽室舉行,由教育部長杜正勝主持,總統陳水扁致詞指出,青少年學習國際化的同時,加強下一代對這塊土地生態的認識與本土文化的瞭解,絕對是當務之急,因為,如果對自我認同模糊、對國家的熱情匱乏,面臨日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極可能因自我迷失而找不到立足點。
教育部委由國立編譯館從二00四年起籌劃編印「青少年台灣文庫」系列叢書,第一套「文學讀本」終於印行,陳總統特別感謝教育部與國立編譯館的努力,讓青少年有機會與台灣的新詩、散文及小說進行一場近距離的接觸與對話。
陳總統說,台灣文學讀本十二冊新書包含新詩、小說及散文各四冊,作品蒐羅日治時代作家的日文作品到戰後新世代作品,作家更包括台灣本土出生、在中國出生,以及戰後才移民來台的新住民,讓大家可深刻體驗時代變動下文學家眼中的台灣,他相信隨著這套書的推廣,將可以開啟青少年學子認識台灣文學的第一道窗。
陳總統強調,台灣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起點,文化的深耕是未來邁向革新成功的保證,大家要共同為深化認識台灣而攜手努力。
教育部長杜正勝一日出席「青少年台灣文庫」發表會,並朗誦一首台灣本土詩。//中央社 |
杜正勝致詞說,台灣的文學、歷史、藝術、宗教、民俗,在大家成長的過程缺乏有系統的知識建立,因此,教育部編文庫第一階段是從台灣做起,陸續要編文學與歷史,以培養孩子有國家、文化的認同意識,並增強寫作能力。
杜正勝舉例說,就像「國統會」要不要廢止、終止以及中文、英文怎麼用,就是教育部要培養的語文運用能力,這套叢書對加強語文作文能力也有很大幫助。未來教育部還要考慮編纂藝術類與音樂類文庫。
「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編輯群召集人李敏勇和多位編輯委員也出席,並由范銘如教授朗讀小說第二冊大頭崁仔的布袋戲蒐錄的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阿公和阿明祖孫對話的一小段,楊翠朗讀散文「飄落的油桐花」,杜正勝更以母語朗誦詩人林央敏的「吥通嫌台灣」,意思是如果愛祖先,請你不要嫌台灣。
新書發表會最後由陳總統、杜正勝、國立編譯館館長藍順德、李敏勇四人在一幅已經放有十二冊新書的台灣地圖上,依序放上「在黎明的鳥聲中醒來」、「春花朵朵開」、「斜眼的女孩」、「吃豬皮的日子」四本散文後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