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7日訊】 帕金森氏病又稱為震顫麻痺,是一種影響運動功能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病變,多發生於中老年以上的人群,年齡小於40歲者亦有。此病是由英國一位叫做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的醫生於1817年首先描述,後來學者用帕金森氏的人名來命名這一病症,並以此成為研究的基礎。
本病早期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行動緩慢、動作起動困難和姿勢異常等。靜止性震顫即患者的手或臂不自主地發抖,在靜止時出現,在情緒緊張時可加重;其它早期症狀還有開始活動時感到困難,雙臂和雙腿經常震顫,上肢不能做精細動作,以致於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著裝、穿戴、洗漱都感到困難。由於運動遲緩、肌強直、姿勢障礙、震顫麻痺、不能保持平衡等,此病成為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帕金森氏病常常還伴有抑鬱、焦慮、肢體酸痛不適、便秘、多汗、流涎、呼吸、吞嚥困難等症狀。帕金森病的病情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神經系統受損嚴重,而有的則情形會比較好一點。本病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有身體某一邊(左側或右側)受到影響,不久後,身體兩側都會出現症狀。一般而言,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症狀出現,而且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對此病的病理病因,醫學科學家發現帕金森病主要是因為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通路的變性而引起的震顫、肌強直及動作緩慢等症狀。根據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 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綜合征、多系統變性-帕金森綜合征疊加。
作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引起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通路的變性,以及其它類型腦脊髓神經元損傷性病變的根本原因是椎動脈的供血異常,主要是機械性的狹窄、腦壓過大、腦細胞缺血缺氧而造成的。頸椎在13,000Kg/平方米 的高壓下工作,變性變形的機會是100%,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和腰椎病,只是表現不同,而其中椎動脈型最可能導致腦脊髓神經源的損傷,而這些病都是可防不可治的。
大多數人和醫生,只知道有病要治,卻從沒有去想怎樣去防止疾病的緩慢發生,尤其像頸椎僵硬、疼痛、活動受限、側彎等這樣的小痛,認為吃止痛藥就可以解決了,其不知 帕金森氏病、肌萎縮側索硬化、老年癡呆、腦血管病等都在潛移默化中生長。 所以我要敬告大家運動頸椎,加強頸椎推拿,防止帕金森氏病、肌萎縮側索硬化、老年癡呆及腦血管病的發生。
◇
(http://www.dajiyuan.com)
運動頸椎加強頸椎推拿 防治帕金森氏病
趙水安
標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