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5日訊】家庭醫師的角色是一位醫療的諮詢者;同時對病症給予適切診療;意即當你的家庭成員有生病時或出現異狀時第一個需要被諮詢的對象,故長期下來,當然對你全家人的健康情形、藥物過敏情形、特殊體質有一個深入了解。可以隨時提供預防保健的知識。自然而然成為你全家人的朋友。
★家庭醫師應觸及到身體、心、靈、心理、社會、等等各層面的問題。不只是光打針和吃藥亦不是只有給予非常表淺性的建議如“請多運動和飲食控制”等,如口號一般,而病人又能做到多少?家庭醫師能掌握不同病人的特性,能更完整的教導病人“如何追求健康”:如戒菸、戒酒、管理情緒等,這就是家庭醫師的特色之一.
★現行醫療體制下的專科醫師由於“時間”有限;只看病而不看”人”:經過檢查後,如果不屬於他們的問題,大部分會說:「你的問題經過檢查之後,不屬於我這科問題請看別科」,沒時間細講;家庭醫師不同,不只看病還看”人”;不只看好”病”,還要教你如何預防疾病的再發生。
★因為門診的病患有70%是身心症的病人,也就是心理的疾病如焦慮症或憂鬱或壓力,而用身體症狀表現出來:如果不看”人”從源頭救起的話,如何把病給治好呢?
★家庭醫師什麼都會看,應該什麼都不精,我看還是看專科比叫較安全?
#這是錯誤的觀念,舉例說明:小學有數學老師;大學有數學教授。今天你的上小學孩子有數學問題;你會,就近找小學數學老師解惑還是跑到大學部找數學教授解惑?難道當小學數學老師不是老師?對數學不精嗎?應該是說不同難度的數學應該請教不同的數學老師才是,人生病也是同樣道理;大部份的的家庭成員疾病都是普遍易見的;已在醫院接受完整訓練的家庭醫師當然都會;如果真的遇到罕見疾病或真得看不懂的疾病會幫你做轉診並且由於與醫院醫師都有認識;安排上或關照上總比你自己去醫院看醫師好,不是嗎?說不定你還會掛錯科別。
★醫院目前為人所詬病的地方是”三長兩短”:掛號長、等候長、看診短、衛教短、繳費拿藥長。你認為你的”病”問題解決了嗎?
生病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就近找家庭醫師作諮詢診療,醫院或診所醫師一樣好。建議,在你住家附近找一位適合你全家;值得你信任的家庭醫師,讓家庭醫師提供你全面性、持續性、方便性、可親性、完整性、協調性的看病品質。願大家一起來努力,共同提升醫療品質。文/林旭華(林口長庚桃園分院家醫科醫師)◇@*(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