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壽險
【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一日電)今年壽險業因「人身保險商品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將依繳費期間及保險給付存續期間採差異性區隔,壽險業者表示,傳統型壽險,尤其是長天期險種可望因而有較大調降保費空間,對傳統型壽險銷售抱持樂觀態度。
壽險業者表示,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的調整幅度,會因商品險種結構(終身險、定期險)而有所不同,長年期險固然可以將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拉高,但短年期險種則不影響或甚至可能需調降利率,因此對長年期傳統保單而言,可增加保單設計的靈活度,短年期養老險則因提存金額提高,財務壓力反而升高。
以近年來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來看,去年11月最新殖利率雖然也較去年10月的1.83%高,但只達1.85%水準,加上央行陸續升息,雖然今年1月四家行庫2年期定存平均利率已達 2.10%水準,但受到海外投資額度限制與避險成本高漲雙重影響,短期內對於壽險公司整體財務壓力依然存在,加上「20年繳費終身保險修正制」開始實施,所以真正的保費水準須視各公司投資報酬率及定價策略而定。
壽險業者指出,持續推出新商品,將賦予豐富的給付內容以提升商品魅力,除了可照顧保戶需求外,更可提升行銷訴求與市場競爭力,例如新終身還本型商品將提高生存還本金比重,可讓新客戶還本率較舊產品高。
至於原始設計即具有特殊給付特色或已採較積極定價者,考量整個投資環境相較94年並無太大變化,長年期險仍維持現行定價水準繼續販售,至於短年期商品部分,因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仍維持去年水準,加上短期投資工具報酬率相對有限,故定價水準未有變動。
此外,為滿足預期未來仍會升息保戶的期待,積極推動具有「利差回饋機制」的利率變動型壽險商品,並適度調整費率結構,調整幅度依年齡層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