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三日電)高中課程九五暫行綱要的高中歷史把台灣史列第一冊專冊,是最大變動之一,實施近一學期,高中歷史教師反映教學專業需求殷切,教育部今天表示,已委託學者研議完成高中歷史科應修專門科目與學分對照表,近日即將公佈實施,提供師資培育大學開課參考。
教育部因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暫行綱要實施,特別推動成立師資培用聯盟,由辦學績優的師資培育大學十八校結合新課程二十三個學科中心,訪談高中教師,瞭解教學現場的疑難雜症,提供網站回應及諮詢,這兩天舉行成果發表會,並將再邀集其他師資培育機構辦理研討會,協助高中教學師資更健全。
教育部中教司長陳益興在會中表示,研究一年的高中新課程一百零四個學科專門課程科目與學分一覽表,近日將發佈實施,提供師培機構開設師資課程的參考。
其中,變動最大的高中歷史專門科目與學分對照表委託台灣師大歷史系主任林麗月教授負責研議,她今天在師資培用聯盟實施成果發表會表示,在高中歷史教師的訪談中,資深教師受長期教學慣性的影響較有危機感,慌亂度較高,資淺教師適應力比較好。
教學專業方面,林麗月說,國中教科書早有「認識台灣」版本,高一學生台灣史的基本知識比一、二十年前學生的相關知識背景好一點,一年多來的研究調查發現高中歷史教師多數認為與八十四年版附在高中歷史第二冊近代史後面的台灣史教材相比,現在的教材內容較有深度,教師反映專業需求殷切,建議師資培育大學要適應高中市場需求。
林麗月說,各大學的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都已列必修、必選修,因應九五課綱新課本,高中歷史科專門課程應修科目與學分一覽表,除了「史學方法」,選備(必選)科目也分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大學群,一共三十四個選備學分,三大學群各自畫分五個以上的專門史,師資職前訓練課程須修習至少兩個科目。
例如,「台灣史」這個大學群裡面的一個學群有台灣史、早期台灣史、台灣社會文化史、台灣文藝史、台灣經濟史等五個科目,師資學生須選修其中至少兩科;又如「中國史」大學群裡的一個學群有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近代外交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非中國共產黨史)等五個科目,師資學生必須選修至少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