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力晶、茂德 獲准登陸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經濟部昨日召開跨部會政策審查會議,通過茂德科技、力晶半導體八吋零點二五微米製程晶圓廠,以及日月光半導體低階封裝測試廠申請赴中國投資案的政策面審查;經濟部表示,若廠商來得及送件,最快在下週便可由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正式通過。

力晶、茂德赴中國投資申請案至今已經兩年,終於審查通過,而今年10月份才提出申請的日月光受讓威宇科技低階封測登陸案,也在昨日一併通過政策面審查。昨日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茂德董事長陳民良、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均親自說明相關投資計畫。

經濟部表示,以上申請案都是依據晶圓登陸六項要件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原則來審查,力晶與茂德兩家公司均為台灣晶圓製造公司,申請人在台灣已投資設立十二吋晶圓廠且已進入基本量產階段連續六個月以上,對中國直接投資並具主控權,以晶圓舊有設備作價投資,製程技術在零點二五微米以上,且中國子公司任何智慧財產權也都將歸於台灣母公司,員工就業不受影響,因此才同意放行。

茂德目前在台灣有兩座十二吋廠,第一座在2002年量產,今年一至7月產能為每月二點五萬片,第二座產能則為每月四點五萬片;茂德初步將赴中國投資三點六五億美元(其中以三億美元向台灣母公司購買八吋廠舊機器設備 ),並將在2008年初試產,據悉廠址位於重慶。

力晶先卡位 不急著設廠

力晶則在台灣擁有三座十二吋廠,第一座月產能四點五萬片,第二座與第三座月產能都是兩萬片,總共八點五萬片,均已進入量產階段,投資金額二千二百億元;力晶最近將與日商爾必達合作設立四座十二吋廠,投資金額四千五百億元;此外,力晶還預估再設立兩座十二吋廠,加碼投資二千億元,也就是說,力晶共有八千七百億元的投資金額,且大多數都在台灣。據了解,力晶半導體並不急著在中國設廠,這次申請只是想要先「卡位」。

而日月光低階封測赴中國投資,併購金額為六千萬美元,不過,經濟部長陳瑞隆強調日月光有高達七十二%的營收都是在台灣創造,即使未來中國廠開始量產後,其營收也不過佔五%而已。

陳瑞隆表示,力晶、茂德與日月光三家公司在產業面及財務面都完全符合相關規定,且開放登陸後也不會對台灣經濟造成衝擊,例如就業機會不但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因為拆除舊有八吋廠設備赴中國投資、原址新建十二吋廠而有更多的人力需求,在台灣的製程與設備也會因此全面提升轉型,未來台灣半導體業還會有很長的榮景。

學者: 就怕高階製程 跟著跑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針對經濟部通過力晶、茂德申請赴中國投資八吋零點二五微米製程晶圓廠及日月光申請受讓中國威宇科技從事低階封測業務;財經學者多認為,這些技術屬於低階製程,對台灣影響有限,但也強調,「未來屬於中高階之關鍵技術,政府必須嚴格把關、不可輕易放行登陸,否則將重創我國經濟與產業發展」。

淡江大學產經所教授許松根表示,經濟部通過力晶、茂德及日月光的登陸投資案,其實早在預料中,因為科技產品有生命週期,將低階技術外移到成本較低之地區,是可以被理解,對台灣負面影響也較小。

「大家較關切的是,政府下一步會怎麼做?」許松根指出,因兩岸關係特殊,台商到中國登陸投資仍有風險,政府仍須嚴格限制高科技技術輸出到中國,否則,將危害我國科技產業鏈發展。

他強調,若政府再進一步開放更高階技術製程輸往中國,將影響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把其它高科技輸入台灣之意願。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則表示,零點二五微米製程及低階封測原本就屬非禁止項目,且評估均非屬尖端技術;但必須注意的是,廠商登陸後,到底會不會守法只做零點二五微米製程,由於這些查核工作政府無法在中國進行,只能選擇相信廠商。龔明鑫指出,包括零點一八微米的晶圓代工或中高階封測技術,都屬於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核心優勢,政府應該嚴格把關。

台聯促政府堅守積極管理政策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關於經濟部投審會開放力晶等高科技廠商赴中國投資八吋晶圓廠,台聯立委黃適卓表示,零點二五微米屬低階製程,相關廠商也已大規模投資台灣十二吋晶圓廠,將持續要求政府堅守積極管理的政策。

台聯堅決反對台灣高科技產業技術外移,過去和行政院達成的協議中,強調維持赴中國投資政策的公平性,要求廠商赴中國投資八吋晶圓廠,必須以十二吋晶圓廠達到量產目標為標準,積極裁罰未經核准即赴中國投資者,並儘速通過「科技保護法」。

對於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力晶、茂德、日月光等廠商的投資案,黃適卓表示,力晶在中科與日商合作成立四家公司,算是積極投資台灣,也未讓高科技的核心技術外移。但政府除了開放廠商赴中投資,更應注重資金如何回流,促進台灣就業,改善台灣整體投資環境。

積極管理? 虛晃一招!

記者王孟倫/特稿

政府開放力晶等三家科技廠商登陸投資案,雖然都屬於非高階技術製程之部分,但問題是,陳總統元旦揭示的「積極管理」,一年來未見落實,反而只見不斷的鬆綁與開放。這也不禁讓人懷疑,政院目前推動的「大投資、大溫暖」,是要協助台商「大投資中國」嗎?如此,台灣經濟還會有任何溫暖嗎?

據統計,我國核准對中投資金額佔整體對外投資之比重,從1999年二十七點七%,成長至2005年的七十一點一%。 反觀同期國內投資金額佔GDP比重,卻從二十三%滑落至去年的十八點九%。換句話說,隨著投資中國比重越高,國內投資率就不斷減少,這也是近年來內需不振、經濟成長力道不足的重要原因。

從經續會召開後,國內許多財經學者專家就不斷提醒,台灣過度投資對岸中國,已嚴重影響到國內經濟發展。他們並曾建議政府,至少等到國內投資率回升到二十四%,再來進一步開放兩岸經貿,但行政院仍無法抵擋廠商的壓力,趕在年底前開放科技業者投資登陸,而且,後續似乎還有其它鬆綁動作正醞釀中。

由此觀之,民進黨政府所謂「積極管理」,不過虛晃一招,毫無具體成效,只是喊口號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