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風:評中共對賈甲事件的反應

華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5日訊】山西省科技專家協會秘書長賈甲,在訪問台灣期間脫隊,公開與中共決裂,公開證實退黨潮的義舉,激起了全球各地的極大反響,海外各界紛紛聲援賈甲的行動和勇氣,大陸網民也不斷發出聲援賈甲的退黨聲明。

對賈甲事件引起的巨大震動,中共至今沉默,未予置評。

賈甲事件發生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之後不久,「和諧社會」、「和諧神州」的口號,正被用來掩蓋執政危機,迷惑一些被蒙蔽的人。九評傳播引起的中國民眾的退黨潮,雖然已經成為一個使中共走向解體的必然,但因其鎮壓尚未在社會上公開化,中共用謊言和暴力,鑄成了掩蓋真相的鐵幕。

賈甲的出現,像一柄利劍,狠狠刺穿了中共始終營造的「和諧繁榮」。他說實際上,因爲不知道退黨的管道,國內願意退黨的人數遠遠多於目前大紀元公佈的1,400萬。中共一直懼怕的退黨潮的真實情況,在國際上曝光了。

究其根源,凡能危及中共命脈、揭露其要害的,中共無不利用外交、宣傳等手段,或全盤否認,或顛倒黑白。在《九評共產黨》發表七個月後,中共終於忍不住,由中組部出面「避謠」,將國內已出現的兩百八十多萬人退黨,說成一千人。

今年三月,中共集中營活體摘除法輪功學員器官曝光後,外交部發言人秦剛立即對外否認集中營和活摘器官的存在。9月27日,BBC報導中國存在販賣人體器官的情況,中共衛生部也馬上否認BBC報導,並指境外媒體散播「假新聞」。

這次,賈甲在國際社會曝光,說中國大陸現在想要退黨的人佔黨員的95%以上,實際上共產黨在中國就只是黨中央,道盡了中共的眾叛親離、失盡民心的真實情況。但對這直搗死穴的重擊,中共至今沒有任何官方回應。

賈甲是體制內官員,國內知識份子的菁英,他打出了這樣一個信息,越是中共高官,越了解中共的人,越會反叛,何況一般民眾。中共對此若公開回應,等於是承認這樣的事實,承認崩潰在即,承認越來越壯闊的退黨潮。

然而,沉默本身就暴露了對退黨潮的恐懼,就證實了退黨潮的存在。

承認不行,否認不行,如鯁在喉,恐懼萬分。賈甲向國際社會批露了被中共封鎖的退黨消息,正在鼓舞更多的中共官員起義。不管中共表面如何猖獗,僅賈甲事件即暴露了它目前楚歌四起、困獸尤鬥的真正處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全球退黨服務中心11月1日在紐約召開新聞發佈會,聲援公開與中共決裂的中共官員賈甲,呼籲國際社會關注賈甲,希望布什總統給賈甲政治庇護的權利。賈甲通過現場連線表示,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怕中共,退黨則是解決「怕」的有效方式。他說,退黨大潮不僅真實,而且勢不可擋,最終胡錦濤也得退。
  • 賈甲感嘆此次起義猶如神助,不妨借義者感言,看一看賈甲起義背後的神機妙算,人 間大戲誰主沉浮。
  • 二零零四年底大紀元發表《九評共產黨》系列社論,最為深刻的揭示共產黨的邪惡本性,並引發了中國民眾從精神上脫離中共的「退黨、退團、退隊」的三退大潮。上網聲明三退的人數時至今日已接近1500萬人。這種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精神覺醒運動,象徵著中國人對中共邪黨的鄙視和拋棄,強烈震撼著中國人的心靈,令世界刮目相看;同時也撼動了中共50多年來的鐵血統治根基,令中共黨內邪惡分子們惶惶不可終日。
  • 中國科技界知名人士賈甲公開與中共决裂,翻開了1500萬中國人退黨的新的一頁!
  • (大紀元記者馮長樂綜合報導)原中共官員山西省科技協會秘書長賈甲近日成功逃離共產魔掌前往泰國「避難」,十天來他神奇、曲折的經歷,著實讓海內外民眾為之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各界人士對他不畏生死、決裂中共的果敢行動,深感敬佩。這些天全球退黨服務中心和大紀元退黨網站不斷收到各界人士為聲援賈甲提出三退的聲明。
  • 2006年11月4日新西蘭民衆在奥克蘭市中心伊麗莎白廣場舉行集會和游行,聲援1500萬勇士退出中共。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