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野鶴
font print 人氣: 8684
【字號】    
   標籤: tags: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意指:一個人靜心獨處時要時常反省自己所犯的過錯;和別人閒談時切莫談論他人的是非。

我們的社會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對立之中,街頭巷尾、公園樹下或新聞媒體,所見所聞大部分都是非議某人某事怎樣,名嘴大師眾說紛紜、口沫橫飛,但就事論事、理性分析則不多見,我們的社會病得很深,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同感,在這樣一個五顏六色的大染缸中,能保有心靈清醒實更可貴。

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的功夫十分重要;我們凡人或許不必做到一日三省,但起碼在一天清閒靜坐當中,想想今天所作所為,理性分析孰是孰非則並非難事,不好的事情發生,不要都只怪別人有問題,以為自己都沒錯,這種只見他人的過失,卻不能反省自我的人,本身就是態度偏差,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後果,可能你瞪人一眼,人家才飽你一拳,不是嗎?

不要急於批評別人是非,談人是非事,自已也是是非人,即使置身其中,焉知局中事,何況非局中人,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看我們站在那角度,世事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價值觀,是非對錯原本就難有一定的標準,將自我主觀價值的判斷量尺,拿來度量別人,怎敢說客觀標準呢?

何況喜歡談論他人是非的人,通常也會為人所詬病!如果我們對常常高談闊論,言不及義、東家長、西家短的人印象不佳,那麼切莫步上他的後塵而不自知!

不要忘了,當你一指指向別人的時候,有三指卻指向自已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秋天,大自然的主角是「月亮」,君不見「春風、夏日、秋月、冬雪」即是一般人閒聊風花雪月的素材,時序即將進到中秋,談一談秋月,讓大家的腦海中過個不一樣的中秋。

  • 明月,確是歌詠的好素材,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此輪明月已被人間賞望幾千萬年,即使少有人去追根究柢這白玉盤從何而來?
  •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常以感嘆時光短暫為題材,提醒人們要及時努力,莫虛擲光陰。白居易於《琵琶行》一文中曾說:「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然而,對於流逝的時光,又有幾人能瀟灑從容以對呢?
  •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信與仁義禮智同爲最重要的倫理之一,誠實守信是爲人之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人非常重視誠信,講究“誠”,是指以誠待人;講究“信”,是因爲“人無信不立”。《聖經》中說:“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

  •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禪詩在人生的哲理上闡釋了以退為進的道理,亦說明了謙沖為懷的宏大心胸。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