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9日報導】房地產專題報導系列之一(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九日電)台灣房地產回溫已有一段時間,不少人開始憂心「泡沫化」,不過,近來國有土地標售還是屢創高峰、搶標熱潮只增不減。財政部官員表示,台灣房地產市場其實僅較谷底時回漲三成左右,不像國外漲幅那麼大,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分析,台灣房地產漲勢溫和,目前未有反轉訊息。
官員指出,國有土地標售近來的確仍炙手可熱,如最近幾次標脫率平均都在七成以上,大面積國有土地因受釋出限制,小面積國有地還是「搶成一團」,可見業者對土地需求有多麼強烈。
國有土地有手續程序清楚等優勢,較私人土地獲房地產業者青睞,,官員表示,業者拚命搶地,代表對未來房地產長期趨勢看好的信心。
雖然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的預期心理是造成房地產飆漲原因之一,但台灣房地產現在的價格與2003年房地產開始從谷底回升時相比,有些精華地區漲幅較高,但平均也只漲三成,有些地方甚至連三成都沒有。
官員指出,近年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驚人,目前房地產上漲幅度幾乎反映原物料上漲幅度就差不多了,根本還沒開始反映陸客來台效應。
以香港為例,香港1997年後房地產跌到谷底,價格普遍比高點時下跌一半以上,甚至跌到原來的三成,但開放陸客後,現在幾乎都漲了回來。
官員說明,所謂漲回來,代表的幅度有多大?以跌到原來三成為例,要漲回來,等於需增加兩倍以上,跌到五成,需上漲約一倍。所以,台灣還遠遠不及這個倍數。美國、印度甚至中國大陸等國談論房地產泡沫化,至少都是漲一倍以上。
官員分析,房地產這段期間以來漲幅之所以讓人感覺很大,一方面是特殊精華個案效應,另一方面和新台幣貶值、物價上漲,但消費者薪水卻沒有隨著增加也有關。
張金鶚表示,從近來許多指數來看,房地產上漲幅度的確沒有一般人想像中大,南北情況也有差距。
儘管國有土地標售瘋狂熱潮不能完全與房地產市場相比,但土地還是屬於稀少珍貴的東西,張金鶚說,相對過去泡沫化時期,現在房地產價量關係、漲勢,都還算溫和。
他說,都市地區精華地點表現較好,中南部也漸漸有復甦態勢,但現在的漲勢反應仍大多是消費自用者實質需求,自用者對這個漲幅的態度也表現正面,泡沫化是要擔心投資客問題,但目前看起來,投資客不算是主流。
根據最近調查,會擔心熱過頭的反倒是建商,張金鶚認為,廠商能存有隱憂,對市場反而有調整作用,不會過度推案,對未來長期發展比較有利。
因此,他認為,就各方面表現來講,房地產現在至少還沒有看見反轉訊息,支撐力道仍然存在,市場機制持續發揮。他說,就算要壞,也不至於太壞。
房地產未來發展能至何種程度?財政部官員分析,隨著中國與印度需求發展,原物料行情恐怕未來幾年都不可能大幅下跌,加上未來若開放陸客來台政策發揮效應,房地產行情仍相當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