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6日訊】一、病例簡介:
1.病例一
72歲男性,一個月前小車禍致頭皮裂傷約2公分,縫合後並無其他症狀。約三天前開始有左腳無力、左手不靈活,偶會跌倒。經家屬帶到門診,電腦斷層顯示右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經住院手術後漸好轉。
2.病例二
69歲女性,無特殊病史,最近二週言語漸不清,想說卻說不出來,常常用手輔助言語,且常辭不達意。家屬以為是退化,到診所求醫,經轉診到本院電腦斷層顯示左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住院手術後病情改善。
二、定義: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以外傷引起居多。凡頭部外傷三週以上產生症狀之硬腦膜下出血,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三、臨床症狀: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其病因大多為輕微頭部外傷。好發生於年紀較大而腦萎縮之患者。其主要之症狀為:頭痛、一側無力、言語異常、或精神狀態改變。其症狀之發生為慢慢進行而非立即出現之症狀。
四、診斷:
一般以病史、症狀加上電腦斷層掃瞄,即可加以診斷。電腦斷層上顯示硬腦膜下有新月型的中低密度物質,即表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五、治療:
若症狀明顯且出血量多,以手術治療。手術之方法為:在頭骨上鑽一到二小孔並剪開硬腦膜,使血水流出,並置放一引流管。
六、預後:
大多數患者手術後可明顯改善症狀,雖然有一、兩成患者仍有硬腦膜下腔之血水,但不一定還有症狀。
七、結語:
一、輕微頭部外傷後數週到數月,若有意識欠清、言語異常、頭痛或手腳無力等症狀,需到醫院就診,以排除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之可能。不可當成退化或精神異常而忽略之。
二、年紀大、酗酒、服用抗凝血劑及血液疾病等,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之危險因子,除應儘量避免頭部外傷之外,更應在有症狀產生時迅速就醫。◇
(本文作者: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