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十六日專電)「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 (UNCTAD)」今天肯定,台灣企業對外投資提升了效能與競爭力,並列舉台灣電子及電氣設備製造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為範例。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報告,台灣去年對外投資三分之二流向中國大陸,台灣是否應進一步開放對大陸投資一直是台灣政策辯論的焦點,UNCTAD的分析間接觸及了這個敏感問題。
UNCTAD今天公布「二零零六年世界投資報告」,台灣去年吸引十六億兩千萬美元海外直接投資 (FDI) ,比去年減少兩億七千萬美元;台灣對外投資為六十億兩千萬美元,雖比前年的七十一億四千萬美元,減少十一億美元,但在亞太地區維持第三,次於香港的三百二十六億美元及中國的一百一十三億美元。
UNCTAD表示,個案研究確定,外流的FDI可增加效能,提升競爭力,也可使開發中國家的公司進入新市場,擴張營運,台灣的宏碁電腦就是成功運用對外投資,成長為全球性競爭者。
在過去二十年,由於快速增加的勞力成本,使香港、台灣、新加坡及韓國部分產業的公司必須向外投資,轉移到勞力成本較低的鄰國,其中許多成功降低生產成本,維持競爭力。
報告進一步指出,台灣的電氣及電子設備製造商自一九九零年代中期以來,透過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改善了競爭力,如鴻海科技利用在中國大陸的超過十萬廉價勞動力,成為世界領導電子產品製造商。
資料顯示,雖然沒有台灣企業擠進全球一百大非金融跨國企業,但在開發中國家一百大非金融跨國企業中,台灣佔了十五家,台塑領先台灣企業排名第十一,鴻海第二十,廣達電腦、聯電分列第三十七與三十九。
台積電的總資產一百五十六億美元,超過鴻海、廣達、聯電,但海外資產只有二十七億七千萬美元,排名第四十二。
到二零零五年,台灣累計的外資為四百一十九億美元,流出資金為九百七十二億美元。UNCTAD表示,亞洲四小龍是開發中國家對外投資的主要來源。
併購已成為亞太開發中國家進入歐美市場的模式,UNCTAD並指出,台灣明基集團(BENQ)以三億兩千三百萬美元收購西門子的行動電話部門。不過,報告發表時,明基的行動已宣告失敗。
UNCTAD分析,在國內適當的情況之下,對外投資公司的競爭力提升,對國內整體產業的競爭力與重組也會有重大貢獻,如台灣的電腦與半導體產業。
UNCTAD不否定對外投資可能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的風險,但指出,對外投資可產生更多的更高層技術與管理人才,減少低技術人員,整體而言,對外對投資創造工作的效果超過了減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