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賢義、楊雅民、胡清暉/綜合報導〕台東地檢署、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及台東縣刑警大隊經月餘查緝,昨日宣告偵破歷年來台灣最大宗非法製造、進口及販賣偽、禁農藥案件,並查扣一百二十餘種偽禁農藥近四十八公噸,其中包括含劇毒、國際禁用的「三苯醋錫」,估計市價逾新台幣五千萬元;台灣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蕭東銘表示,會視情況啟動蔬果殘留農藥的查驗工作。
台東警方在去年十二月間循線據報,台東市青海路「興農供應中心」農藥行負責人蔡慶忠(五十六歲)涉嫌販售「稱到底」、「薊馬王」等十七種,經防檢局檢驗確認為非法進口製造加工的偽農藥。東檢檢察官許仁豪、林嘉宏隨後依查扣上游廠商資料,調度刑警大隊偵二隊分次前往嘉義、雲林、彰化、桃園等地查緝。
查緝小組隨案帶回包括嘉義市民雄鄉「新安農農化」公司負責人蔡明憲(三十七歲)、彰化縣溪湖鎮「民信貿易」公司負責人楊文義(六十二歲)、雲林縣莿桐鄉「華夏科學農化」公司負責人陳詠瑄(五十二歲)等不肖業者,並當場起出逾百種偽農藥,包括遭國際公告禁止使用的「三苯醋錫」,政府於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一日已禁用這種用於毒殺福壽螺的農藥。
三苯醋錫對人類與水族類都有毒性,會造成指甲脫落、皮膚潰爛、腫瘤、視力減退,對水田、溝渠、溪流的魚蝦貝類也有很高的毒性,對水域生態傷害至鉅。
檢警五日再度揮軍北上,在桃園縣觀音鄉「富農化學」公司查扣業者替其他同行製造偽農藥的帳冊等資料,帶回該公司總經理葉達夫(六十五歲)。此波行動共起出包括「三苯醋錫」等一百二十餘種偽禁農藥成品及原體,數量計約四十八公噸。
: 3萬多包三苯醋錫是國際禁藥
檢警查出,包括民信、新安農等公司,都是假借貿易公司之名行非法製造偽農藥販售之實,其中「新安農」更以合法申請化學肥料進口為名,私自從外夾帶含有劇毒的「三苯醋錫」入台。
台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植物防疫組組長黃德昌表示,這次查獲的禁用的三苯醋錫共三萬多包,其餘多為仿冒專利和未取得許可證、成份不明的偽農藥,並使用誇張的「殺手」或「強強滾」等宣稱藥效的品牌名稱。
黃德昌指出,凱利得貿易是台灣最大的三苯醋錫禁藥供應商,民信貿易則是台灣最大的偽藥製造商,這次單是在民信貿易就查獲七十餘種偽農藥,能破獲這二家「大尾」的非法農藥進口和製造商,是相當大的突破。
台灣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蕭東銘表示,不同類別的作物,在使用農藥品種、劑量上都有不同規範,若有農民使用含有劇毒、國際禁用的「三苯醋錫」,衛生署會配合農委會啟動查驗機制,並考慮要求回收,確保消費者的安全。
——————————————————————————–
劇毒三苯醋錫 易致皮膚潰爛
「三苯醋錫」在台灣過去主要使用於水稻,防治福壽螺或稻熱病,由於專家研究發現三苯醋錫對於使用者皮膚刺激性強,使用不慎將使皮膚潰爛,對白兔實際並有皮膚畸形性和致癌的危險性,且劇毒性還會危害水中的魚、蝦等生物,重創生態。
台灣防檢局指出,「三苯醋錫」對水生物具有極劇毒性,大多數國家均已陸續禁用,目前僅剩中國仍繼續生產、使用。台東農改場表示,農委會歷年雖然一再宣導禁用三苯醋錫,但市面上三苯醋錫仍舊十分氾濫,主要原因在於農友已習慣使用三苯醋錫做為防治藥劑。
台灣農委會經與專家評估,自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底全面撤銷所有三苯醋錫的農藥許可證,依法不得製造或輸入,並自八十八年一月一日起全面禁止販賣與使用。
目前大多數國家均已將三苯醋錫列入禁藥,台灣鄰近國家只有中國還繼續生產和使用,使得部份不法業者為了謀取私利,擅自從中國走私來台,賣給農民,歷年農委會查獲地下農藥工廠禁藥,三苯醋錫一直是最大宗。
至於消費者一旦吃到已使用三苯醋錫防治福壽螺或稻熱病的稻米,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影響?防檢局表示,三苯醋錫通常施用於水稻生長初期,短期不致對人體產生立即影響,但農民若長期使用,對生態的衝擊將難以估計。
(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陳賢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