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欣賞】 集賢賓.退隱(二)
王實甫《集賢賓.退隱 之二:逍遙樂、金菊香》
第二支曲[逍遙樂]:
江梅並瘦,
檻竹同清,
巖松共久。
身外何求?
笑時人鶴背揚州!
明月清風老致優,
對綠水青山依舊:
曲肱北牖,
舒嘯東皋,
放眼西樓。
第三支曲[金菊香]:
想著那紅塵黃閣昔年羞,
到如今白髮青衫此地遊。
樂桑榆酬詩共酒,
酒侶詩儔,
詩潦倒酒風流。
【作者簡介】
王實甫,一說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國著名劇作《西廂記》的作者。散曲今存的只有小令一首、套曲三套(其中一套不全)。
【字句淺釋】
商調:元曲宮調之一。
集賢賓:曲牌的名字,也是這首套曲的名字和其中的第一支曲子。這首套曲包括十一支曲子,我們分五次向讀者介紹。
退隱:這首套曲的題目。
解題:這首套曲真實而形象地描述了王實甫晚年退隱後的閒適生活,表現了他當時的思想和情趣,不但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瘦:這裡指梅花挺拔而有風韻的形象。
久:這裡指松樹剛強不衰的形象。
檻:窗戶下或者長廊旁的欄杆。
鶴背:即騎鶴,隱喻飛升成仙。但這裡說「鶴背揚州」則是騎鶴到揚州去,是時人對騎鶴的庸俗化理解。
致:極。
肱:小臂。曲肱:彎曲手臂當枕頭。
牖:窗戶。
舒嘯:長嘯以舒展胸懷。
皋:水邊高地。
黃閣:古代的宰相官署。
青衫:這裡指平民服裝,因為作者已經休官了。
桑榆:此處比喻人的垂老之年。
儔:伴侶。
潦倒:落拓不羈,不自約束。
風流:此處指有文才而不拘禮法。
【全曲串講】
第二支曲[逍遙樂]:
我希望自己像:
江邊梅花一樣風雅;
檻旁翠竹一樣高潔;
巖上青松一樣長久。
除此身外還有何求?
可笑當世人還要騎著仙鶴上揚州!
老來歸隱面對著綠水青山的美景,
其間的明月清風還像過去的時候。
我願仿效以往的隱者:
或者高臥北窗清風懷抱;
或者登上東皋舒胸長嘯;
或者倚傍西樓放眼遠眺。
第三支曲[金菊香]:
回憶起過去在紅塵中,與高官交往的事真可羞。
到如今我已滿頭白髮,穿著青衫又到此地重遊。
很高興在暮年與人詩酒互相唱酬,
交了一些詩酒朋友,
吟粗獷散漫的詩,喝放蕩不羈的酒。
【言外之意】
在第二支曲中,作者自敘高潔情懷。他以「歲寒三友」松、竹、梅作為自己身心修養的目標:在外觀上要有寒梅一樣的風度和雅韻;在內心裡要像翠竹一樣的高潔而有氣節;在身骨上要像蒼松一樣強健而長壽。作為隱者,他在言行上則極力要仿效先驅陶淵明:學他北窗高臥、清風入懷,自覺恍如羲皇上人;「登東皋以舒嘯」,隨心所欲的呼吐懷抱;或者靠著高樓上的欄杆,極目西望遠方的美景。
第三支曲中,作者則通過今昔對比,充分表達了自己退隱後無官一身輕、散漫放浪於詩酒之中的無限樂趣:沒有官場禮儀的桎梏了,穿的是平民百姓的青衫。做官時喝酒吟詩都是不可多得的奢侈,現在可以任意的享受了。人以類聚,現在環境變了,打交道的又是一些隱士類型的人了,不亦樂乎!
人在回首往事時,往往因為以前的「錯誤」導致了挫折、失敗、屈辱而痛苦和悔恨。其實,人生的每一個挫折、失敗、屈辱都是加深自己思考、反省和覺悟的必要條件,也都是為自己作出人生的重大決策而舖平道路的。一帆風順的人生往往是膚淺的、淡味的;而磨難重重的人生才能造就人才、偉人和覺者。
──轉自正見網(內容有刪節)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