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廢棄物再生 聖保祿醫院巧思獲表揚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九日電)使用後的點滴袋及手術帽,只能丟進垃圾筒?那可不一定,因為在桃園縣聖保祿醫院醫護人員的巧思創意下,這些醫療廢棄物通通變身成為實用的擠奶輔助袋及看護墊,醫院落實資源再生的用心,也獲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評選為今年度的績效優良單位,將在十一月初公開頒發獎牌予以表揚。

為鼓勵民間業者妥善清理事業廢棄物,並投入廢棄物減量與再利用工作,環保署今年對國內學校、堆肥場、醫院及科學園區廠商等業別,進行績效優良評選,在十家獲特優獎單位中,聖保祿醫院的巧思格外讓評選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以使用後的點滴袋為例,在聖保祿醫護人員的創意再製下,經清洗乾淨,只要在上下兩側各打二個洞,再取四條布繩穿過,便成為一個簡易的擠奶輔助袋,使用時放置於媽媽乳頭下方,並調整長度固定後,就是方便媽媽擠奶時盛裝奶瓶的最佳幫手。

使用過的手術帽只要剪下一個圓型的洞,也可變身為產婦看護墊固定帶,使用時只要將固定帶繫於產婦腰部即可固定看護墊,減少產婦暴露及增加安全感;聖保祿醫院更打趣的為這項創意護理用品,取了個「夢幻蕾絲固定帶」的名稱。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第五科科長黃拯中說,聖保祿醫院的巧思還不僅如此,醫護人員甚至利用廢棄寶特瓶,裝入適量水後,製成簡易的肌肉訓練拉環,協助重症病患鍛鍊上臂肌肉力量及胸部換氣量,以利早日脫離呼吸器,種種的巧思,都讓環保人員眼睛為之一亮。

黃拯中指出,相較於一般醫療院所,將垃圾減量的重心放在一般辦公室用品的回收、再利用上,聖保祿醫院花盡心思將一些消耗性衛生器材,創新製成實用護理用品的方式,其實更值得效法,讓廢棄物變成可再利用的資源,也才是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的最佳工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