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錦奇╱台北報導〕中秋節變盤有沒有模式可循?投信法人檢視90年以來的歷史經驗,確認歷年中秋節前後,台股漲跌情況並無特殊模式,並沒有特殊變盤跡象。展望今年,指數漲跌空間應該有限,還是以個股表現為主,選股比拚變盤重要。
群益投信表示,不少投資人相信,如果中秋節前股市行情好,節後可能反轉向下;若中秋節前行情不佳,之後會有一波行情,稱之為中秋變盤。
然而,統計90年以來,歷年中秋節前後股市表現,發現節前上漲,節後不一定跌;相同地,節前跌,節後不一定漲,顯示變盤情況並不明顯,應是反映當時產經狀況。
群益投信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吳文同表示,今年第1季上市公司獲利約1600億元,第2季下滑至600億元,第3季又回到1600億至1700億元間,預估第4季獲利也不差,預計股價應有表現空間,尤其整理期越長,清洗籌碼後,台股後勢更有空間。
保德信投信認為,美國釋出戰備儲油後,國際油價快速向下修正,市場也普遍相信美國聯準會升息動作將放緩,台灣電子業8月營收普遍超出市場預期,在這些利多支持下,台股有補漲機會,但指數空間狹幅化,不是所有電子股都會漲,而是個股表現,慎選個股才是獲利關鍵。
保德信投信認為,近期傳產股反彈行情或許仍有空間,然而第4季將以中小型電子股為主流,看好手機零組件、太陽能概念股、IC設計、封裝測試、NB零組件、數位相機及光學元件等產業;面板及零組件維持中性持股;晶圓代工、DRAM、網路通訊維持減碼。
至於FTSE(富時指數 )昨天宣佈台股維持在已開發市場之觀察名單,未如市場原先期待,摩根富林明投信認為,全球約20%基金以FTSE指數為績效指標,因此,市場對此事期待不如MSCI調高台股權重,對台股而言只少一個利多,並非重大利空,且外資買盤並非股市上漲唯一要素。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