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蹠骨痛

文∕康峻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醫師)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8日訊】雖然現代交通工具愈來愈發達,但是走路還是現代人最基本的移動方式,經過數萬年的演變,人類成功地發展出以雙腳移行的方式。

雖然使用雙腳移動可以空出雙手來創作更多的東西,但是卻也使得雙腳所要承受的壓力變的更大。雙腳可以說是最任重而道遠的器官,不但需要吸收地面的反震力,也需要在推進時,提供一個穩定的槓桿結構。

據研究,足底下的壓力在推進期時,足前底部的蹠骨下的壓力會達到最大,可以達到大約每平方公分一公斤的壓力,因此每日若累積數千步的壓力可能會達到數噸;但是由於人體的奇妙構造,承受高壓處的脂肪發展出效率一流的「氣墊」,提供壓力吸收及緩衝。

然而,若是過度的行走或是年紀大退化的緣故,使得脂肪墊無法承受過度的壓力,則會在高壓處產生疼痛及發炎,即所謂「蹠骨痛」,此時,走路就會變成痛苦的事情。有些患者會出現所謂「無推進步態」,他們會避免在推進期時提起腳跟,以減少疼痛腳蹠骨區的壓力。

女性同胞常愛穿尖頭高跟的鞋子來襯托下肢的修長美麗,但美麗的高跟鞋會造成蹠骨區下壓力的上升,也是造成蹠骨痛的兇手之一。

如果發現自己的蹠骨下開始出現疼痛的情形要怎麼辦呢?

 1.先盡量減少走路的距離,讓腳能適當休息。若走了較長距離後,可以將腳泡在冷水中以減少局部發炎疼痛。

 2.暫時遠離高跟鞋,選擇有柔軟鞋底的平底鞋,以減少蹠骨下壓力。若蹠骨下疼痛超過一星期仍無好轉時,建議應趕快就醫。因為有許多疾病可能也會造成蹠骨痛的情形,如莫頓式神經瘤、壓力性骨折、蹠骨趾骨關節炎等。需要請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和處理。–轉載自《中廣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