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文宗台北二十一日電)媒體引述去年台北捷運華捷變電站海龍氣體外洩研究報告後,華陰街居民與捷運公司說法南轅北轍;居民質疑衛生局審查研究報告偏袒捷運公司,並出示當時海龍氣體外洩後的鄰近樹木快速枯萎、停放附近汽車的雨刷及住家鐵窗腐蝕照片;為此,應回歸公害範疇專業驗證,真相才能還原。
去年五月,開始協助華陰街居民與捷運公司協調的北市議員李文英指出,海龍氣體外洩初期,除了居民劇咳、身體不適,還有鄰近樹木快速枯萎等現象,令人怵目驚心,居民也有拍照存證;顯示公害事件可從鄰近環境變化獲得佐證,包括鄰近樹木枯萎、停放附近的汽車雨刷及住家鐵窗發生腐蝕等現象,當地居民身體不適,只是其中一項指標。
台北市立醫院中興院區醫師羅士翔的研究報告,似已成為海龍氣體外洩是否成為公害事件唯一線索,李文英說,這是過度窄化「公害事件」,以第一、第二殯儀館為例,已有制度回饋地方基金,且愈靠近殯儀館的鄰里,分配的回饋金愈多;或許捷運公司未能正視大型變電站影響當地居民的心態,造成海龍氣體外洩真相至今不明。
曾在北市議會召開協調會的議員陳玉梅,也感到不解,海龍氣體外洩後,市府升高層級,責由副市長葉金川指示第三公正人士進行研究,如今衛生局委託中興院區完成研究報告後,捷運公司仍不願正視海龍氣體外洩問題,令人意外;雖然一份專業報告出爐後,本來就很難令兩造都滿意,但正視研究報告結果,積極回應,才能解決問題。
台北捷運公司總經理蔡輝昇再三強調,去年外洩的海龍氣體沒有毒性,但捷運在北市的七處大型變電站,配置消防海龍氣體,多少形成當地居民心理壓力;遷移緊鄰住宅區的變電站、汰換消防海龍氣體、提撥經費設置基金回饋鄰里,或都是做好與當地居民關係的選項。
媒體引述海龍氣體外洩研究報告後,市長馬英九說,市府不預設任何立場,如果檢驗結果有所爭議,可以再找第三公正人士檢驗,決定責任歸屬或其他問題;衛生局長宋晏仁也說,召開學術審查會議審查研究報告,本諸學術良心,希望能以科學方式驗證。
去年五月,台北捷運華捷變電站海龍氣體外洩,歷時一年有餘,仍處於真相不明窘境,考量公布研究報告,例如上網提供社會各界閱覽,同時,除了衛生局邀集醫界專家學者針對當地居民身體健康審查研究報告,一併加入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學者專家,回歸公害範疇專業驗證,或可還原真相,讓事件儘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