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八日電)行政院文建會主辦,外省台灣人協會規畫執行的「蒲公英外省女性寫作坊」,今天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成果發表。到場加油打氣的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分享寫作坊學員的經驗和心得之餘,也勉勵寫作坊的師生再接再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寫作坊是文建會遵循去年「族群與文化會議」決議內容和精神,持續推動的工作之一。
這項從今年四月至十月間,在永和社區大學展開二梯次的寫作研習活動,總計招收四十名學員。主旨在於讓外省第一代女性,透過自我的觀點和書寫形式,忠實紀錄大時代、本身及家族的歲月點滴。
陳其南表示,幾乎每個外省家庭,都有一段糾纏著國族情感的離合故事。過去,這些故事常常被淹沒或安置在國族論述龐大的陰影下,尤其是女性的聲音幾乎湮滅無聞。
但實際上,無數的女性用他們的勇氣、韌性,與不絕的生命能量,在亂世與那些生活艱困的歲月中,默默支撐家計,為遷移的族群提供了強大的穩定力量和前進動力。
這些豐富生命的故事透過媽媽的書寫,表現出戰亂與匱乏所造就的智慧,與所留下的創傷,這些勇敢的女性,留下了他們對生命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期待。
尤其重要的是,她們開啟了另一種與社會對話的可能,讓下一代年輕的朋友們,能藉由閱讀,感受那個動盪時代,特別是從女性的觀點。
作家師瓊瑜感性的寫到,「我們都是流亡的小孩,而流亡的媽媽們這回揭露的是流亡本身的故事,蒲公英的堅韌,可還是隨風綻樣的啊,飄零到那,它就成長到那,從媽媽們的作品中讓她感受到生命的強韌與堅毅。
長期關心台灣的性別議題與族群問題,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擔任「外台會」顧問范雲表示,「說故事讓我們有一個新的選擇,用一個新的方式重新敘述『衝突』,並期許給這個衝突故事一個正面的結尾」。
她認為,族群的衝突,往往已經被結晶化為不同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權力基礎。期待由政治人物來主動化解,可以說是緣木求魚。唯有回歸民間,透過各種不同的嘗試,才可能展開這個艱困但並非完全不可能的族群和解的社會工程。